近年来,断舍离做为一种家居整理术颇为流行。
这些年我都一直践行并受惠于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我接触断舍离好几年了,一本不算厚的小册子,就在某个闲暇的午后,不经意的读完了。犹记得当时根据书里的方式狠心给家里来了一次彻底地大清扫,把能丢的东西全丢了。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如释重负的幸福感,整个人仿佛都轻了几斤。
在我看来,断舍离就是一门丢东西的生活哲学。不是单纯地将物品整理和清理,情感上也需要断舍离,本质上就是回归更轻质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最难的部分就是精神上的舍弃。
对旧物的执念,在中国,尤其是长辈身上特别明显,我觉得即使是山下英子本尊驾到,也无法说服我妈妈丢丢丢,丢掉无实际用处的老物件。她的衣柜里还有一件我小时候的衣服,我不知道是不是想留给她的孙子。
或许,长辈们对于旧物件的执着,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割舍不下物品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给予的回忆和纪念。
所以,每次整理我都选择老妈不在的时候。
今天趁着天气宜人,和老婆进行了大扫除,把所有东西都搬了出来,一轮丢丢丢之后,再一件一件用心的放回去。
每次这个过程,我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很多人提倡"极简主义",倡导将个人物品数量减至最低,不需要的物品全部丢弃,只留下生活必需品。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又是共通的。都是在经历物质丰盛后寻求少而精的生活品质。都在追求更多空间,更好品质,更快乐,更自由,腾出更多时间做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是极简还是断舍离,拥有的越少,越自由。简而言之"Less is More","活出美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