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哪儿得知李普曼的这本书,就觉得必须要看一看。作为自媒体人,必须要对公众舆论的传播有所了解。所以下定决定要啃下这块骨头,目前读起来还比较生涩困难,不过依旧要继续读下去。
摘抄:
1、在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优越感的影响下,我们坚持认为他们需要了解的世界与他们已经了解的世界往往判若霄壤。
2、伟大的人物,那怕终其一生,通常也只能通过一种虚构的人格为人民所知。
读后感:
“仆人眼中无英雄。”可以理解为,当前娱乐圈最流行的一个词“人设”。翟天临的学霸人设,以及吴秀波的好男人人设。实际这两位名人的底牌如何,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
因为人设并非真实的人,是两个明晰可辨的自我,公众只能触碰到名人的人设。
名人的真实情况是外部世界,而名人立下的人设为公众脑中影像。而绝大多数名人在人设和人格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导致了外部世界和公众在脑中对名人影像存在差异。
如果让公众挖掘到名人真实人格和人设不一致,即可会导致人设崩塌,后果可想而知。
无论保密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屏障都现实存在。因此,仔细推敲你形成自己的看法时所依据的那些事实信息,将是一件富于启发性的益事。
你所形成观点,所依据的事实是被谁听到,看到,感受到。也就是说,你的观点是要给谁听。你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否站得住脚?
考察了那些人,怎么考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那些法国人沟通,读什么报纸,法国人的观点有什么依据?
当你形成一个观点时,也许你对事件的真实情况远谈不上了解。
观念可以被归类,归纳,排斥,评判或赞同。
交流本身存在阻碍,来自于圈层的阻碍,跨圈层交流的障碍较大。
上流社会总是被下流社会模仿,掌权者被从权者模仿,成功者被未成功者模仿,富人被穷人模仿,城里人被乡下人模仿。
每一个圈层的领袖可以自由出入其他同等圈层。所以在一个圈层做到极致,成为头部,才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圈层。
外部世界主要是通过文字来呈现给我们的,但是文字表达本身因人而异存,不够准确。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信息的准确度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