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个“动词”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罗振宇是得到App&罗辑思维创始人。他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于2022年12月31日20:30,在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书城举行,作为计划二十年跨年演讲的第八场演讲,首次从大型的体育馆走进了书店。他用22个好故事,给我们带来“这个思路有启发”。

演讲开始他就强调:“今晚,请原谅,我只讲给了我巨大触动的故事,只讲自己身在其中、正在践行的道理。”

“身在其中”是什么概念,我想就是把自己的整个人放入其中,用心地参与、体会、感受事件的过程,能够看到事件的起因、经过、变化、发展乃至逐渐显现的不论是否趋于理想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经历、奋斗,共同面对,解决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难题,体会从不完美到逐渐完美的过程, 并由此而产生出自己独特的理解、领悟或是启发。

当有了“身在其中”的经历,说出来的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感悟,都会带着个体的温度被接纳与传播。

当然,更为可贵的是,不仅仅是止于获得某种领悟,而是将这种启发转化为自己“正在践行”的行动——就像罗胖所说的坚持十年做“六十秒”——一段逻辑完整的话怎么做到正好60秒说完?——实际上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有时候一个“六十秒”要录上50多遍……最初也有写不出选题的时候,离发语音只有三小时了,什么都没有想出来……但后来就习惯于与“60秒”共存……

每一个成人,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许许多多的人生经验,但如果没有自己的“践行”,都无法转化为自己的所得。就像罗胖2022演讲对自己的定位——一个“卖火柴的小老头”,当他一根根地擦亮自己的火柴,他期待你能拿到这个火种,也燃烧一部分你自己,它才能变成你的,你也才能传给别人。

我们常常认为只需要不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停地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去吸纳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信息圈。但是,仅仅只是拿到了火种,而没有“燃烧一部分你自己”,没有将自己的生命、思想、行动与之融合、链接,就无法实现“变成你的”,更无法实现“传给别人”的目的——所有的见识、经历都需要与自己的生命感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可能实现知识与文化的再度超越。

“明年一年,你肯定也会听很多道理,也会讲给别人很多道理。但在讲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加半句话,说说你自己曾经是怎么干的。哪怕只在道理后面缀四个字:‘俺也一样。’当道理穿过了身体,再传给别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就像我给孩子们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心愿,或是小小的梦想,就如绘本故事《最想做的事》中的小男孩,并一直朝着那个方面努力,当一直都在为自己“提着一盏灯”,我们就会一点点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也一样”,有一个小小的目标,用文字记录我的教育生活,我们为彼此见证与加油——当我在给孩子们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之间就不是教育的关系,而是彼此影响。

“身在其中”“正在践行”“燃烧一部分你自己” ……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教育就是教师、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唤醒,强调行动,强调在做中教,在学中教。

2023年到了,他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是哲学家赵汀阳讲的“要拒绝名词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成为一个名词,无论多好听的名词,而要去成为一个动词。”——“活成一个动词,你就可以成为一组行动,你在讲课、在直播、在写作、在调研、在沟通、在选择。”

“活成一个动词。”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线教师,是生活的内核,也是职业的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