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信芳
2017年,3·17政策甫一出台,多地房价应声而降,至今已快整整一年。
因为家离生活工作圈实在太远,所以早就有换房的打算,正好赶上政策调控后的市场低迷,一切似乎再好不过了。
一年间,我看过的房子不下十套,其中最偏爱的是房东自住的那些房。有人住的房子,会有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而如果是房东自住,就更能透露出时移世易给人带来的改变。毕竟,买房,买的不仅仅是房,还有它的前生今世和五光十色的人间烟火。
新贵的暗度陈仓
2017年8月,北京南城某新小区。
新政出台5个月内,小区月均成交量为1套,房价走势为稳中微降。
这里的购房者多为中产新贵或仕宦者流。
借着换房的名义,我终于有机会去见识一下,在自己根本就买不起的房子里,究竟住着什么样的人。
这天看的是一套南北通透的手枪户型,房型设计非常狭长,窄窄的过道估计胖人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两个卧室都朝北,朝南的客厅是唯一的阳光来源,但由于东西两侧的房子外凸严重,所以直到中午11点多,南边的光照仍然不强。
“你们随便看。”业主很客气。
“您家里收拾的真干净!”我嘴里夸着,心里翻涌着一种无法抑制的自卑: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勤快。
“这里的每一寸地板我都用心地擦过,我对这个房子是有感情的。”房东说得非常真诚。
看这能照出人影的地板和几乎没有污渍的墙壁,我相信,他说的感情是千真万确的。
“我不着急卖,总会找到合适的买主,好房只待有缘人。”这番补充让我有些吃惊,这是个情怀型的业主。
带看房子的中介甲说,这个业主想要换个大点的房子,他不差钱,这套小房他不着急卖。
然而,这套房在周边每家中介都挂牌了。
中介乙说,这个业主实际已经快急疯了!他已经在新政出台后市场观望情绪最浓的时候,以低于市场价300万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那个房子的业主也要换房,给了他8个月的周期,如今已经过去快5个月了,还没有找到靠谱的客户。
中介丙说,“业主也很为难,价格高了卖不出去,卖低了又付不起新房的款。但周期已经越来越近,我们都替他着急!”
牛人更在牛人外
2017年11月,北京西城某半新旧小区。
小区最近3月月均交易量为1套,房价月环比下降约1.4%。
中介推荐的房子位于整栋楼的中间单元,南北通透,前后无遮挡,除了户型略显狭长,其他几乎没有什么设计硬伤。才到上午10点,阳面的光照就已经非常充分,照得整个房子温暖而透亮。
更吸引人的是,房子位于五层中不高不低的三层,这在福利分房时代是非常抢手的,可以想见房东当年的发达。
给我们开门时,这个分到三层房子的男子正从厨房端着一杯水出来。六十开外,微胖,严肃,端着架子。
中介狠狠地夸了夸房子的优点,男主人似乎还嫌介绍得不够好,皱了皱眉,瞥了中介一眼,自己上阵介绍起来,弄得中介好不尴尬。
“您这房子楼层不错啊!”为了打破沉滞的气氛,我主动夸了夸他。
他这下来了兴致:“哈哈哈,那可不,三层是最好的楼层。”
“户型设计也挺合理的,看来您很会挑,眼光真好!”
“不是我自己挑的,是单位分给我的。”
“分到了最好的房,自己还不用挑,那您就更牛了!”
他这下更是乐开了花,一高兴,眼睛都笑没了。
这时,突然从一间关着门的卧室里传出年轻女子的嗔怪:“你干嘛呢,水怎么还没拿来!”
男主人禁不住哆嗦了一下,赶忙朝着那屋连声说“来了来了”,然后回过头对我们说:对不住对不住,我送下水就来。
见这番情状,我们立即告辞。
离开后,中介补充说了说卖房的原因:金屋里的那个娇,嫌这个小区有些老了,吵着闹着让他换个新的。
昔日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今天这个牛人,不惜卖掉黄金地段最佳楼层的房产以悦红颜,真是牛人更在牛人外。
“可是他又死活不肯降价,所以都挂牌好几个月了,还是卖不出去。”
“哦,这样啊,那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卖房?”我追问了一句。
中介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这,这还真说不好。
不到最后一刻,真不知道谁更牛。
“我先简单说两句。”
2018年1月,北京西城和海淀交界处某央产大院。
新政出台以来,小区成交总量足5套,房价月环比下降约5.59%。
房子位于六层中的四层,爬上楼时,我们一行五人中,除了年轻的中介帅哥,无一不是气喘吁吁。
刚一进门,只见房东一本正经地坐在餐桌旁,偏瘦,和气,七十上下,气色不错。
还没等中介介绍,他自己就开始了:“各位,我先简单说两句。”
我一听,心里不禁暗叫一声“啊呀,不好!”职场经历告诉我,这是长篇大论的节奏。
果然,他滔滔不绝地夸起房子来:
“我这房子呀,当年分房的时候是最好的户型,后来新盖的还没有我这个好呢,有人用两套房跟我换我都不换。你们看,我这楼层阳光充足,又不是顶层。我这朝南的主卧又大又方正,能够放下一个大衣柜和储物柜,走廊也挺宽,放下冰箱和柜子后,走路也不觉得挤……”
中介在一旁一句话都插不上。
跟着他的介绍,我四处看了看。小三居格局还算方正,南北通透挂东窗,整个屋子十分明亮。朝南的阳台和卧室相连,四层的层高优势使得光照十分充足,女主人在阳台里一片一片精心地擦着绿植的叶子,远远望去,有一种岁月静好,时光悠长的美感。
长长的一番介绍结束了,我礼貌地回应了一句:“看得出来,您对这个房子很有感情。”
“你说到点子上了!”他十分高兴。
“那您怎么舍得卖了它?”
“你看我这腿,爬不动了。”他指了指座位后面折叠的轮椅和一根已经用了些年头的拐杖。
突然想起曾有人跟我说过,他现在宁愿住一层的一间车棚,也不愿爬上去住三层的豪宅。当年作为地位象征的楼层优势,如今成为了需要克服的劣势,而从优势到劣势,只隔了一条腿。
中介说,他想换房已经好几年了,但换房就意味着要把过去的生活连根拔起,老人们尤其不情愿。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多年累积的感情和关系,渐渐成了一种挣脱不了的眷恋和纠缠。可同小区一层的房源又太少,所以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时运的残忍往往和它的公平一起出现,当年不如他发达的那些住在一层的人,现在成了所有老人居者有其屋的羡慕样本,发达与不发达随着岁月的流转,实现了奇妙的轮换。
人家祖上阔过
2018年2月,北京海淀某老旧小区。
小区最近3月月均成交量为1套,房价月环比下降约8.5%。
那天看的是一套四居室的房子,从户型图上看十分诱人。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买不起,去看的原因也不过是过过眼瘾而已。
“终于到了靠卖房度日的那一天了。”去看房的路上,中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种多愁善感在房产经纪行业里是非常罕见的。
下午3点,看房的人一拨一拨络绎不绝,屋里面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
户型果然好得挑不出毛病来:方方正正的南北通透四居室,三个卧室朝南,明厨明卫,客厅十分宽敞。据说,原来的房东当年是个厉害的主子,很自然成了计划经济时代福利分房的大号受益者。
不过,眼下这房子却散发着一种破败的气息:
装修已经非常陈旧,估计和房龄一样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除了必备的床铺、桌椅和沙发等,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家具,有几样家具已经十分破旧,整个屋子给人一种空空荡荡、家徒四壁的感觉。厨卫似乎很久没有修整了,几扇橱柜的门耷拉着,浴室墙壁上的瓷砖缺了好几块,让人不忍心多看一眼。
现在的房主介于中青年之间,看着客户一堆堆进进出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兀自玩着手机,显得十分气定神闲。
中介后来告诉我们,听说这房东这些年干什么都不成,现在只好把父母给的房子卖了。
看了太多白手起家、逆袭成功的励志剧,房主的这番遭遇恐怕会被人认为是个反面典型,那些道德感和危机感泛滥的,说不定还会配上几声叹息“一代不如一代啊”,或归纳出几句格言警句,不失时机进行警示教育。
然而,事物常常不是这样非此即彼。
除了资源、起点和衣食无忧,富到底还能给人带来什么?盛极而衰又怎么了?
眼下这个房子的故事说明,富还有一种别样的好处,那就是你可以穷了,因为你穷的起。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贫穷到富有人人向往之,忍受贫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面对繁盛之后的衰败,依然能够气定神闲,却是一种难得的本事。
不消说,这种本事大概率上是过去的富和盛带来的。很多人拼尽一生所追求、甚至追求不到的那些,他生下来就有了,并且很知道那些东西是多么令人着迷,或者,原来也不过如此,所以哪怕是要失去它们或者毁了它们,也是他才有的底气和资格。
电影《末代皇帝》的最后,行将就木的溥仪终于又回到了故宫,他花了一角钱买了门票去看自己当年的家。太和殿森严依旧,冰凉的龙椅上似乎还残留着他3岁登基时的惶恐,物是人非,一眼千年。从帝王、到傀儡、到阶下囚,再到普通的公民,能有机会经历这般大起大落的人生,不得不拜谢当年那个鼎盛的起点。
很多所谓的同情、怜悯和遗憾,常常是旁观者心造的乌托邦。没有富过的人,很可能体会不到富人内心的嘚瑟、患得患失,或者,干脆什么感觉都没有。同样,没有从富到穷过的人,估计也理解不了人家“穷就穷呗”的想得开,以及“爱谁谁”的淡定。任何形式的臧否、品评和凭吊,都不过是隔靴搔痒和越俎代庖,或者,是酸葡萄心理又一次露出了马脚。
一句话,人家祖上阔过。
而我们,不过是在门外张望。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