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随园散人的《李白传》,文字如行云流水,又诗意盎然,让人读出一个真性情的诗仙来。
读到李白赠给孟浩然的诗,尤为喜欢。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孟浩然终身不仕,醉心山水,隐逸山林,李白很欣赏他的散淡,从这首赠诗中可见一斑。
李白始终执着于功名,他希望自己功成后再身退。但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功名,都未能如愿。
在被玄宗征召入京时,李白也喜不自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此去可以大展宏图,实现他济世安民的理想,却不料是做了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李白不久就厌倦了这种生活,后来被“赐金放还”,继续他的诗酒生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又何尝不是个“迷花不事君”的人?只是他比孟浩然多了些对功名的执着,那是他想要去实现他的千秋伟业。
“迷花不事君”的人,是不汲汲于权贵的散淡之人,自是一股清流,在混浊的现实中保持着内在生命的独立和自由,如庄子,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去楚王那里当差;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宁愿回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每个人都在乎世俗意义上的那些成功,总有人要去追求不一样的东西,他们“迷花不事君”,活出了自己的清醒与清澈。
《李白传》中这样写道:“不过,浮华尘世,毕竟还有人,在经历过世事沧桑后,仍旧保持最初的单纯和恬淡。天性简单率真的人,就像看过人生百态,也不会随了流俗。”
欣赏这样的人,也希望能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