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苦难中的成长
——读《布鲁克林有棵树》
易嘉仁
二十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块宁静的乐土,在这个地方,生活着这本书的主人——公弗兰西一家。
上帝对于弗兰西并不公平,她生活在布鲁克林区一个穷苦贫困的家庭中,爸爸约翰尼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但是他却是个酒鬼,而且因为酗酒英年早逝。妈妈凯蒂直爽豪放,却偏爱弗兰西的弟弟尼雷。这样残酷的生活,让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心灵要更早经历艰辛的奋斗。
弗兰西出生时身体瘦弱,但爸爸妈妈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让他健康快乐的度过第一年,一切都在弟弟出生后发生了变化。弟弟长得太像爸爸,他在外表上继承了父亲所有的优点,这使妈妈对尼雷有了一种油然而生的偏爱之情,这也为回后弗兰西多承受的一分痛苦做了铺垫。
在学校里,老师发现了弗兰西过人的写作天赋。不过,她所写的文字多是反映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让这些地处社会中上层的老师不能接受,老师的否定让弗兰茜很失望,她一下没有了对写作的强烈追求,同时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动乱,底层居民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弗兰西渐渐长大,越来越多的经历和磨练使她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她爱她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给她的一切悲欢,因为只有苦难,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美满。她学会了去爱,去感恩生活中的每个人,这让她更自信,更坚强的活下去。
作者贝蒂·史密斯就是书中弗兰西的原版,她的经历与弗兰西大致相似,也是在缺少爱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在本书中,作者也向我们展现了她的一些观点,结合书本内容,我也有了许多感悟。
第一点是关于城市,也可以说是关于环境,布鲁克林是怎样一个地方,这里有着世界各国的移民,各民族的文化与思想也在这里交融。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姿态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弗兰西日后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触动,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怎样的环境也许就决定了你的性格,你的思考方式,你的处事方法。弗兰西生活在那个动荡多变的年代,这样的生活让她的心智更为成熟,更早体会了世间不同的人或物。
第二点是关于尊严。佛兰西虽生活在赤贫一家,但他们的生活穷困不潦倒,爸爸给他们带来欢乐,妈妈教给她和弟弟做人的准则,而且妈妈好强的个性也在潜移默化间让女儿和儿子所感染,无论遭遇怎样的境地,他们都能有尊严地活在每个人眼里。
而弗兰西一家的尊严也体现在他们对于苦难的态度,他们并不过于痛恨生活中的各种苦难,而是努力享受其中的快乐。弗兰西和尼雷甚至还同情邻居家的小女孩劳瑞,认为她没有经历劳动与艰辛,无法体会这其间让人陶醉的乐趣。从这点看,弗兰西和尼雷已经脱离了平常人的低级趣味,而是努力追求着更高的境界,从所谓的无奈百味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的定义就是成长小说,所以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长了。
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我们现在都成长在无忧无虑中,在宁静祥和的蓝天下肆意发展。弗兰西可没那么好的待遇,她的成长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艰辛。
不好的家境与母亲的偏爱,让弗兰西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她的成长不光在学校,更多的是在社会。真实的社会形势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一些竞争甚至比动物界还要残酷。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弗兰西也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摸索着前进。在此期间,她经历了太多事,心智逐渐成熟,开始更多地思考生活,她超越了世俗的生活,摆脱了现状和思想对她的束缚,开始逐渐走向她心中的新一个天地。
书题中的树是指臭椿,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天堂书”;它也是少有的顽强到能从水泥地里长出的树。艰难的生活算不了什么,只有水不扼制的奋斗,才能使成长的鲜花,能够最绚丽地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