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平:听课感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有幸聆听低年级两位老师的语文示范课,使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同时,对语文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什么是课堂?什么才是语文课堂?

    '' 我想:课堂是学与习的过程,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更是教师在倾听中发现疑难、解决疑难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在培养,才能摆脱以往课堂上“为了完成环节,而去设置环节”最终使课堂重难点不突出。下面我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收获

1、认真倾听,扑捉问题,巧妙引导,解决疑难。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当第一个学生回答后,王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稍作引导,又叫了一位同学,然后,抓住两位同学回答中的共同点“彩色铅笔”“彩色的画”以及主要人物,马上引导学生“就像这种结合课题,加上主要人物的概括方法,就叫题目扩充法”,教师的认真倾听和巧妙引导,使“课题扩充法”这一知识自然生成。

王凤珍老师在课堂上,一直扮演的是一位倾听者,他总能扑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并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其次,在学习字词时,老师再抽读过以后,老师发现学生对“遮蔽”这一个词特别生疏,老师马上进行强化。从而对重点词的强化,显得课堂环节“简”而“重”。

2、“学”“记”“检”紧密相连,且不拖泥带水。

(1)“学”的过程,王老师在倾听中发现疑难,直击疑难,教学生所需,从而重点突出。

(2)“记”的过程,王老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识记方法,并同桌相互交流,例如:“般”,一般就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般”的一部分,是“没”的一半,虽然孩子们谈的有些牵强,但却不无道理,这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同时也更胜过老师指导记忆的效果,其次,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书空,从而,再次起到了强化记忆作用。

(3)“检”的过程,老师设计了“看拼音写词语”,形式虽然普通,但紧扣课堂中教,同时,在形式上又不与课堂环节重复。

3、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在刘梅菊老师的课堂上,刘老师这样引导孩子感受小树和喜鹊的心情,“你什么时候最孤独呀?”“你孤独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从而,让学生更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思考及建议。

(1)基础阅读课中,文本到丛书间的过度,我认为既要有总结上文的内容,更要明确引导下文的目标。这样,两篇文章就有些脱节,这样,才能让链接文章真正成为文本“语用目标”或“人文目标”的强化。

2、对新词的理解与运用没有设计。文中虽然涉及了造句,但却不是对本课词语的练习,重心偏颇。

        总之,一节课,要想更加的时效,要的不是量有多大,而是,量中追求了质,不是我们讲的多磨精彩,而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多大的激发与提升。

        走在前行的路上,只要走着,总会有所发现些,有所提升。加油!

(撰稿 浚县辰光学校 侯瑞平)

(编辑 河南林州张贵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回顾七年级一年来,孩子们无论学业还是品行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离不开所有任课老师专业敬业的辛苦付出!所以给孩...
    说英语的仙女阅读 5,668评论 2 10
  • 高效课堂的十大假象与对策 课堂是学校的心脏,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而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
    李元昌阅读 6,995评论 0 8
  • 项目结构: build/ 这个目录包含实际为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的webpack配置文件。通常你不需要关注这些文件,...
    大青呐阅读 4,829评论 0 5
  • 我今年21岁,却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得到很多关注,却从未收到一份像样的真诚。他们在表达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
    大中小苗苗苗阅读 2,778评论 1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