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2016年4月8日说起,已经忘了为何打开堆满红点的微信订阅号,然后,在一堆数字和红点中,发现了【槽边往事】发的一则消息:
玩法升级
原先
你发一张照片
我收一张
再从所有收到的照片里
回一张给你
后来
我给照片加了水印
你看照片的下边缘
就知道是谁
来自哪里
几时发的
现在
玩法再次升级:
你收到一张照片
再发回去
对方就能收到
对方再发一张
你也能收到
这样
你们就可以用照片
彼此交流了
注意
你发送的所有照片
还是会被其它人随机收到
所以不要轻易发自拍
(长得好的例外)
周末愉快!
我立马发了一张照片过去,很快收到一张回复。
一个不知名的大楼前,宽敞的广场,迎面的夕阳。尽管经过微信压缩,但不难看出是用手机随手拍。
于是,我接连发了好几种不同的照片,拍的小玩偶,天空、沙滩、大山、搞笑的、有趣的、甚至还学习对方打开记事本写了几句话截图发送。我总共发了16张,收到26张(其中4张是网上找的),来自15个人。
流程并不复杂
随即翻了一下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文档,发现微信都有现成的接口实现。猜测梳理一下流程
PS:微信公众平台只允许用户发送消息后,公众号被动回复一次。只要有两个人主动发送了任意消息,都可以作为主动发送或随机用户,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
发送一张照片,你可以获得更多
从新媒体管家的数据看,【槽边往事】关注用户超过130万。每天主动回复的用户数据没法知道,后续有参考数据再补充下。
从你发送第一张照片开始,这个游戏已经为你默默找了至少一个陌生人;回复一次后,变成至少2个陌生人。滚动下去,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同的人,看到越来越多不同的生活。
从我收到的26张照片看,大部分是风景照,4张是网络照片。有的拍得很漂亮,有的只是粗糙的风景。突然收到一张陌生人的照片,突然带来收到明信片的感觉。看着照片,猜测陌生人的生活,猜测他们的想法,猜测他们的心情。仿佛一种奇怪的窥探癖。
陌生的人,你在做什么?
社交媒体发展初期,用户在社交媒体发表动态的频率随着使用社交媒体信心的增长而增长,达到某个顶峰以后,随着好友数的增多以及对社交媒体使用效能感的增长,人们对隐私以及印象管理的关注开始让人产生了社交媒体倦怠,从而降低了社交媒体使用的频率。
翻了下自己的朋友圈,最后分享的时间是 3月11日转发朋友的文章。
微信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各种加好友;朋友圈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一边吐槽一边发照片;当加了老板、家人好友,我们期待分组;当分组可见出来了,我们已经很少发私人的情感了。
我们从QQ到微信,从微博到朋友圈,兴奋的占领新领地。然后在倦怠中逐渐失去兴奋点。
这个照片游戏,对我来说,是一个简单有趣的陌生人探索方式。
图片的简单交流
没有斟词酌句,不用输入,照片生产和消费的成本原本就比文字低。
对于陌生人的好奇,我们需要的也是一个引子,如同一句简单的搭讪。同时照片又提供了文字之外的想象空间,一张有趣的照片比一个笑话简单,一张沙滩照片比一段描述吸引。在陌生人社交上,简单快速命中兴趣点尤为重要。
持续联系与陌生探索并行
单纯的陌生人探索,关系无法沉淀,注意力会从人转变到事物上。最后演变成一个内容平台而非社交平台。
但多数陌生人探索,最后会交换微信号之后转移战场;或者因为一方失去回复而终止。
而在这个游戏中,你发出的照片,既是与对方的持续联系,又是新的陌生人探索。
为了其中一个好看的头像和昵称,我会等对方确实没有回复之后,再尝试与其他人继续交换。虽然这种等待会导致没有短时间回复而导致另一方失去兴趣,但who care,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
这不是陌生人社交,而是游戏
订阅号的许多资讯也变成一个个累积的红点。我们可以换种玩法么?
从“捉鬼游戏”,“斑狸”的《没有游戏名》之后,这次是看到的另一种有趣玩法。
微信公众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简单的app,安装/订阅 -- 使用/打开 -- 发送消息 -- 查看消息 -- 回复内容……
说起来,我又好久没学习python了。希望有一天,我打开订阅号不是为了清除红点,而是为了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