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是个大课题,近年尤其火爆起来。从二十年前就有的“农业物联网”,到现在的“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这些最火爆的信息科技名词与“农业”的组合,频繁出现在专家的文章里。各种名目的论坛,更是让人觉得数字农业已经深入到农业,并且,改变了农业。
然而,当你深入田间,走进农户,你会发现,凤毛麟角的数字农业设施,也大都毫无生机的挂在那里,扔在角落。这与网络上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之大,出乎业界人士的意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作为智慧农业十年创业者,作为亲身从事种植的实践者。笔者发现,我们的数字农业,和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一样,很少真正进入田间地头,几乎没有深入的农业经营。想当然和理论性描述充斥文章和论坛,更有甚者,用没有实现的未来技术当作现实堂而皇之的吹牛,农民和天地间却没有多少感觉。
也就是作为智慧农业十年创业者,当笔者以“第一性”原理思考智慧农业,当我以种植者身份踏入田间。惊异地发现,我们的“智慧农业”,从来没有现在农人的角度或者种植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专家”,甚至我们的创业者,包括我自己,从来没有问农民需要什么?我们的思考和开发的思路是“某某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这恰好是学术研究的着眼点!作为数字农业行业的创业和从业者,也恰好是盲人摸象式的不归路。
这些年,边学习、边实践、边种植、边思考,作为一个数字农业的开发者和创业者,有经验有教训,笔者幸运地没有走进“把文章写到大地上”的“接地气的学术”之路,而是从解决农业问题的角度。趟过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精准种植”、“溯源”,在千亩大田、百亩设施农业的经营中,发现了中国农业最核心的痛点和需求,那就是“价格”和“管理”,这是农业从业者经营这盘棋的“眼”,没有这两个“眼”,农业就是一盘死棋!
很不幸,任何技术,都只可能解决某一点农业问题,而要想同时解决“价格”和“管理”两个问题,都是力不从心的。因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关联了农业的一切,这两个问题就是中国农业的系统性问题。
从今天起,我把自己对数字农业之于农业的感悟与读者分享。希望与业界学者、从业者、研究者共同探讨中国数字农业落地这个实践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