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从来都不是谁谁谁教育平民,而是从平民中学习。墨子说言有三表,就是以圣王之道为标准,以民众的耳目之情为标准,以民众的实践应用为标准。所谓的圣王之道实际上是遵守天志的结果。墨子之道,又叫做“禹道,”后世学人称墨子是“古之道术”,“传先王之道”。这是与后世的“孔孟之道”完全不同的真正的华夏传统。,中国的传统教育,从来都不是谁谁谁教育平民,而是从平民中学习。墨子说言有三表,就是以圣王之道为标准,以民众的耳目之情为标准,以民众的实践应用为标准。所谓的圣王之道实际上是遵守天志的结果。墨子之道,又叫做“禹道,”后世学人称墨子是“古之道术”,“传先王之道”。这是与后世的“孔孟之道”完全不同的真正的华夏传统。
有人认为,贵族文化逐渐形成,成为平民向往的典范,带动中国的发展。否定等级存在并不是国家进步,使优秀的平民可以成为国家权贵,才是文明的基础。但是,贵族文化是平民向往的典范没错,而且不只平民向往。人的确有成为权贵的愿望,但这不是说,当了官就是贵族,就有贵族文化了。贵族文化不等于权贵。战国策有个故事,可以说明何为贵族文化─齐宣王见颜斶曰: “斶前。” 斶亦曰: “王前。” 宣王不悦。左右曰: “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 ‘斶前’,斶亦曰 ‘王前’,可乎?” 斶对曰: “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 “王者贵乎? 士贵乎?” 对曰: “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 “有说乎?” 斶曰: “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另外孔子对权贵的批判也是如此:子贡问士,为政者何?孔子曰:斗筲之徒何足算哉?所谓的权贵根本就不是贵族文化之人。甚至比不上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