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是巩固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组织保障、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抓手、促进社会整合的关键纽带,新兴领域党员流动性强、分散性大,是党建新阵地,也是薄弱环节,各级党组织要从“建组织”到“强功能”,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引领”。
组织覆盖从“隐蔽盲区”到“根系穿透”。组织覆盖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先决条件,面对新兴领域企业人员变动频繁、党员流动性强等特性,传统“地毯式排查”必须升级为“动态化织网”,围绕“底数不清”“摸排不准”等现状,依托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多源数据交叉比对,精准筛除“僵尸企业”,锁定真实经营主体,建立动态更新的党员信息库,为组织覆盖提供精准导航。要聚焦“应建未建”,灵活运用“单独组建+分片联建”“区域联建+派驻帮建”等模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生产线上,让党组织根系穿透新兴领域土壤,构建“行业党委+企业支部+属地联动”三级架构,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确保组织全覆盖、党员不流失、教育不断线。
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新兴领域党员工作时间不固定、学习需求差异化,传统“会议室读文件”的模式必然遭遇“水土不服”。各级党组织需变“固定会场”为“流动磁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驿站设立“自主学习区”,在商圈楼宇嵌入“红色书屋”,将课堂延伸至红色遗址、改革现场,使党员教育触角“如影随形”。采取“云端课堂”“微党课群”等线上平台,让党员扫码即学、时时可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凝心铸魂。变“统一配餐”为“个性点单”,针对程序员、外卖员、网红主播等不同群体,开发“头雁领航”“红心向党”“共治新力量”等主题课程包,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直播话术”“配送安全”“算法伦理”等职业场景话语,让教育内容既“接天线”更“接地气”。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交互”,引入案例研讨、红色剧本杀、技术攻坚沙盘推演等沉浸式教学模式,推动党员从“被动听讲者”转为“主动参与者”,从“我说你听”转向“共思共创”,使党的理论便不再是悬浮的“概念”,而成为融入职业生命的“血肉”。
党员身份从“物理在场”到“化学融合”。党员教育成效的终极检验,在于能否实现从“身份认同”到“行动转化”的跃升。各级党组织要搭建“先锋岗”,在分拣线设立“党员责任区”、在客服岗选树“党员示范窗”、在研发组建起“工匠突击队”,让党员身份与职业角色同频共振。要畅通“治理桥”,引导快递员变身“移动网格员”,鼓励在工作间隙通过上报安全隐患、参与环境整治成为“城市探头”,压实在职党员报到机制,用好积分超市奖励机制,鼓励程序员党员参与社区反诈算法开发、网红党员主播助力农产品直播带货,引导新兴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主体”的价值升华。筑牢“暖心巢”,依托党建联盟、社区红色驿站提供理发、医疗等服务,让新兴领域党员的归属感转化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层认同,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