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山海经》貌似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神话等均有研究,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太多的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即出自其中。
陶渊明读《山海经》后作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里的精卫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据说古时候确实有一种辽宁古盗鸟有这种习性,衔石头或木棍往海里扔,用这样的特殊炫耀方式来追求异性!
这使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乌鸦运用自己的智慧,叼来许多石子投到水瓶里,喝到了甘甜可口的水。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只要肯动脑筋,问题会迎刃而解。而且,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得到的成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无限快乐。同样,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见到困难就急得团团转,或唉声叹气,或求助,或是绕过去。人类的成长就是这样,一点点的认识矛盾,一步步的克服困难,一个个的解决问题。
“乌鸦喝水”的故事反映了其高智商的巧妙思维,当然,故事而已,当不得真的。不过为什么不是别的鸟呢?还是间接佐证了乌鸦的聪明之处,甚至让人类在某些方面得到借鉴。
在我去援疆之前,乌鸦于我而言是享有盛名的,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黑得面目可憎,叫声粗俗难听,属于不祥之鸟,而我从未见过其真面目。
乌鸦,又叫老鸹,嘴大善鸣,声音嘶哑,性情凶猛,羽毛乌黑,多在树上筑巢,常成群结队,杂食谷类、昆虫、浆果、腐肉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但因残害农作物,仍被人嫌弃,常遭捕杀。且叫声聒噪,吃腐肉,大家认为不吉利,没人吃它的肉,这也是乌鸦被嫌弃的例证吧!
八一中学的那片空地上,草坪很是茂密,大概虫儿资源比较丰富吧,乌鸦每天流连忘返,也不叫唤,就在地上觅食,也有的懒懒散散飞到树上,几十只几百只的,多的时候有上千只。它们天天泡在那里,或是赖在那里,就是不走,也不怕人,即使你到它的跟前,它也只是慢慢走开,也不飞,步态稳重,优雅,走相很是好看。有时候你大叫一声,它大多也只是歪歪头看看你,甚至鄙视你,那份淡定、从容、大度,不是别的什么鸟儿所能比的。你见过没见过,它就在那里;你喜不喜欢,它还在那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初次见面,一下见到这么多乌鸦,很惊其“艳”。在家乡,我从没见过乌鸦,倒是随处可见喜鹊的身影,黑白相间的身材,很是喜庆,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