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这是我们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有效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数学学科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但只要我们深入到教学中就会发现:任何学科,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德育渗透。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大量的素材,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精确定位数学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全面将康发展。
一、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有意识的提供了许多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案例1: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学习的是《认识钟表》。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整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在做一做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时间,给出了一位小朋友一天的时间安排。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时间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如早上起床时间是7:00,告知学生每天要定好闹钟,按时起床,否则上学会迟到。如上午10:00是运动时间,告知学生每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如下午完成作业的时间是6:00,告知学生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拖拉。如晚上睡觉的时间是9:00,告知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睡早起身体好。
案例2: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内容是《认识人民币》,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一些简单的兑换。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们爱护人民币。如在课件中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主权的象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向学生介绍第五套人民币时,教师可适当介绍人民币正面人物毛主席,以及人民币背面图案:1元背面的三潭印月、5元背面的泰山、10元背面的夔门、20元背面的桂林山水、50元背面的布达拉宫和100元背面的人民大会堂。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案例3: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学习减法时,教材提供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借此机会教师可将情景图制成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可以从数据中获得对祖国取得优异成绩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案例4: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提供了中国传统活动龙舟比赛情景图,教师可把情景图制成课件或动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进行数轴上的连加提供了直观支撑,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社会活动中需要有一种朝气蓬勃,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会认真研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渗透德育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5: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本单元目标是要使学生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结合动画片《熊出没》设计了课件,在一次次的“破解密码”中,学生逐渐掌握简单的排列。在通过最后一关时,教师设计了通过藏宝图寻找宝藏环节,通过“破解密码”找到了宝藏,发现宝藏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2005年说的一句话,一直提醒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森林,只有留下了绿水青山,才能成就我们的金山银山。本节课课件与动画片的融入,不但符合学生的兴趣认知,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政策动态,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教师给学生树立榜样。 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德育渗透的过程既是讲道理、规范行为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这种影响是无形地、直接地,也是巨大地。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的重要学科。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适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极其必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素材、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完成数学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韩素英.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理科研讨,2017,(08).
[2] 郑明素.浅谈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J],综合教育,2013,(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