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八侠之白泰官(上)

作者:史遇春

未注明作者的清人笔记《清稗琐缀》中,有《白泰官》一节,讲的是清初八侠之一白泰官的一段江湖轶事,读来有些意思,写来供大家共赏。

笔记《清稗琐缀》的作者,对于“清初八侠”并没有一一开列,做详细的名姓记录,读罢只知“八侠”之一为白泰官。

既然已经讲到了“八侠”,那么,感觉有必要知道“八侠”都是哪些人吧?所以,我根据相关线索,查询了一下资料。

《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清代述异》中的《江南北八侠》一节,记有“八侠”:

“二百五十年前,大江南北有八侠焉。首僧了因,次吕四娘,曹仁父,路民瞻,周浔,吕元,白泰官,甘凤池。各精一艺,誓不越礼,犯者杀无赦。”

至此,“八侠”之名已初有头绪。

白泰官既为《清稗琐缀》中“清初八侠”,又为《清代述异》中的“大江南北八侠”

据此粗略推断,“清初八侠”与“大江南北八侠”中的八人,或为同一批人。

又《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清代述异》中的《甘凤池》一节有:

“康熙雍正间,大家南北以拳勇名鸣者八人,甘凤池其一也。”

看来,所谓的“清初八侠”、“大江南北八侠”基本可以确定,就是一批人,人员组成也无大出入。至于后来所传的“江南八侠”,猜想,或许是对“大江南北八侠”的一种误读,错将“大江南北”缩节成了“江南”。其实,这一“缩节”,在地域与影响范围上,已经大大降低了八侠的层级。

关于八侠,先依据《清代述异》的记载,做一个概述与总结。

首先,这八个人的出现,不论他们本身是如何的抱负与胸怀,在民间和记载者的心目中,他们都是以前明王朝为依归的,正因为有这种遗民情节,他们对于清朝满人的统治,均有不同程度的抵制和反叛。

其次,这些人都是遵守礼制的,因为这一点,他们的侠义精神才显得那么可贵,他们有对前明的家国情怀,有对民众的悲悯意识,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在“侠”的形象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

第三,这些人除了武艺高强之外,他们还各有艺术方面的才能,多才多艺,更让他们区别于草莽之辈。

第四,这些人并不全是正面的形象,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了因和尚,就因为其奸淫暴虐,违反了“侠”的精神和道义,最后被其他人合围打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七人合围攻打了因和尚的时候,大约是采用了一种阵法,那就是:六人包围攻击,白泰官从空中飞落下来,快速击打了因和尚的头部,如此这般,白泰官在其余六人合围之际,一共飞落三次击中了因和尚的脑袋,最后,才将了因和尚歼灭。

《清代述异》的《江南北八侠》一节中,关于白泰官的文字,也一并交代一下:白泰官是江苏常州人,多次被官方围困,因为他身手敏捷,善于跳跃,最后还是幸免被抓。由此推断,白泰官的轻功了得,轻功应该是他最擅长的技艺。这一点,与上文提及七人合围攻打了因和尚时,白泰官发挥重要作用时所表现的特征完全一致。文中记载,白泰官九十岁的时候,还是一副前明王朝臣民的打扮。这个时候,清朝的康熙雍正已经统治中国多时了。穿着前明王朝的衣冠,白泰官行走于大江南北之间,那些清廷专门负责侦查的吏卒打探到白泰官的行为和踪迹,与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完全悖逆,有触刑犯律的明显举动和证据。但是,因为白泰官的武艺高强、行踪不定,所以,官方也拿他没办法。

《清代述异》中的《甘凤池》一节中,对白泰官的突出武艺,也做了同样的描述,说他身手敏捷,跳跃自如,犹如猿猴一般。

相关记载已经讲述清初,下面,就说说《清稗琐缀》中所记述的白泰官的轶事。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又是一年冬至,我所在的城市阴雨连绵了几日,狂风也在四起。 你有没有喝一碗鸡汤,吃上几个饺子,暖暖的看着时间一...
    兰风蕙露阅读 2,823评论 6 9
  • 一、书籍选择 1.金字塔原理 2.批判性思维 3.你的灯亮着吗? 4.学会提问 5.请停止无效努力 二、书籍之间的...
    AiiLemon阅读 3,604评论 0 1
  • 大概是一月中旬,偶然看到简书后,迫不及待地下载了它。帐号名还是“陈余漠”,没什么多大的意义,可我对一些东西有...
    陈余漠阅读 2,720评论 0 0
  • 她是个女人,女人中的女人。周身散发着属于处子的香味,十分沁人心脾。 他是个男人,却不是普通的男人。他是这个世界的神...
    白子鬼话阅读 3,851评论 0 1
  • 洛女美天仙, 子建心头牵。 字表爱别离, 实叙君臣异。
    大嘴怪阅读 1,2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