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值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关键之际,对抓好年轻干部这个重点群体学习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作为年轻干部,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正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让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越足、对标争先的“推背感”越稳、团结协作的“向心力”越强,才能有效应对“一难两难多难”“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局面。
一要不怕多干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领导眼中,一个干部行不行,就是看他敢不敢挑重担、肯不肯冲锋陷阵,如果遇到工作任务就躲,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就怕,长此以往,这类“温室型”干部必定经不起风雨,肯定难成大器。作为年轻干部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能只看到别人进步快、荣誉多,而忽视了他们遇事自我加压、“背后遭罪”。多干事体现一个年轻干部的胸怀、担当和奉献,往往多接的这些“烫手山芋”,就是磨砺胆识、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的机会。因此,青年干部要干出一番事业,必须秉持事事担当,切莫“躺平”,多到吃劲要紧岗位上经受考验,这样发展就更顺,进步就更快。
二要不怕写材料。机关公文写作是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工作中,一些年轻干部“谈写色变”,认为这是“苦差事”,越怕写越不愿写,导致不会写、写不好问题普遍存在。没有人天生会写材料,所有的公文写作技巧最后殊途同归,关键还是“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从内心深处把写作当作一项基本功、必修课,敢于给自己较劲,多练几把刷子,“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年轻干部,要坚决摒弃玩心重、混日子,精神空虚、贪图享乐等不良习好,自觉离抖音、网游远一点,离标兵、典型近一些,耐得住起草材料的痛苦和修改材料的辛苦,滴水穿石、勤思善悟,细细感受写作的“甜滋味”。
三要不怕标准高。《孙子兵法》中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说到底,标准决定结果。有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心态佛系,每天装样子、混日子,松松垮垮、出工不出活,只求工作不在自己手上“爆雷”,有的年轻干部觉得“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干得越好,领导越找”,甚至觉得高标准就是领导“找茬”“瞎折腾”……都是工作没有追求、没有标准的现实写照,最终导致工作滞后,既损害单位影响,又阻碍个人成长进步。作为年轻干部,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干就要干出精品、干成一流,每一项工作都从高设标,每一件小事都精耕细作,久而久之,标准就会越来越高,质效就会越来越好,事事就能出彩出圈。
四要不怕受委屈。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到:“世上的事情,每一件都藏着委屈。”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委屈不公。有的人为此愤愤不平、怨天尤人;有的人则能调整心态、继续向前。事实上,受委屈的过程也是年轻干部磨砺自己、锻炼成长的过程。作为年轻干部要有定力,没有定力就难自律,没有理想就会胡思乱想。要“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要沉住气,正确对待提拔晋升,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们的误解,把眼光放远,把得失看轻,既要坦然接受现实,又要理性分析原因,才有利于解决问题。要有韧劲,遇到委屈撑得住,摒弃“玻璃心”,听得进“刺耳”的声音,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
五要不怕看不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每个人都有被外界认同的渴求。很多年轻干部担心自己资历浅、能力不足,“抛头露脸”的机会少,“付出了领导也看不见”,“干再多”也容易成为“职场隐身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多蹲蹲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因此,年轻干部不要总想着“前台的机会”“亮眼的岗位”,有时投机钻营、自我设计,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唯有脚踏实地、耐心历练、自等风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始终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