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堆满文件的桌案后,我疲倦地从那堆竹简其中抽出一卷,打开随意地扫了一眼。谁?宋清?没听过。正想直接扔到一边,余光不禁瞟到了其中一行小小的字——宋江之弟。
我大惊,连忙抄起卷轴,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毕竟宋江大名谁人不知,连玉皇大帝他老人家都忌他三分——指不定什么时候在天庭聚齐一百零八梁山好汉,掀翻他的统治嘞!
此人可以称为美男子吧,意外和他哥哥不太像。是了,大概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宋清此人在整个体系中远远没有他哥哥有名气,与他有关的片段寥寥,前几个先他来一步的好汉,哪个不是生平三四卷都写不完的?而他只有薄薄的一卷,甚至都没有写满。
继续往下读,看到张文远挑唆阎婆到公堂告状,说过“宋江是以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关”。即使事实不一定是如此,但是至少在其他不知情人士看来,事实便是如此,在他们心中,宋清至少还有一点用武之地。当自己的哥哥有了燃眉之急,做弟弟的能够为他出出主意。我不禁对他产生了些许的好感。
其二便是宋太公说的“老汉自和孩儿宋清在此荒村,守些田亩过活”。宋清在干农活上是个好手,即使父亲年老体弱,不宜劳累过度,但是他家依然守着那几亩薄田过日子。如果其中没有宋清的大力付出,没有他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那么这几亩田地根本养不活他们。从此可以看出了,宋清此人,必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欣赏之意更浓,读到宋清陪着宋江出逃。本来有三条路线:柴进荘、花荣处、孔太公荘。但是当他们启程时,宋江却开始犹豫不决,不知去向。而就在此时,是宋清为宋江列出了去柴进荘上的好处,才使得宋江蓦然醒悟,下定决心,去投奔柴进荘。
这位好汉看起来蛮有条理,在危机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冷静,镇定自若呢。
宋清的生平渐渐到了尾声,,宋清和父亲被宋江接上了梁山,但在梁山上他的行为并没有被好好地记录下来,而是在他本就平平无奇的人生中化成了一滴面目模糊的水珠。
直到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他掌管宴会安排酒食的总管。梁山英雄本就一百零八个,加上上下的大小头目、小喽啰,浩浩荡荡得有几万个人。梁山上要举办的宴会还很多,为了不同的缘由的庆祝活动一场接着一场。再加上梁山上都是粗鄙汉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也没有什么限量,也可以看出酒肉的用量很大。每次酒宴的规模、酒菜的多少、宴会用具的数量等,都要先由宋清先安排好。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虽然说我面前这份竹简上并没有很详细的记录,但是通过几处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位对于宋清所办的宴席表示不满。在众口难调的情况下,这简直是个奇迹。宋清的工作能力强得“令人发指”。
后来,在宋江去世后,宋清获得了承袭其名爵的权力。但是他没有接受,婉拒后表明,只愿回家务农。
风里来雨里去,半生颠沛流离,只是跟着他的影子,凭借着这个瘦黑矮小的人而努力挣扎,在浩浩的文字中占据了小小的一席之地。
他并不是没有外貌,也不是没有能力,更不是没有品性。他可能比那些排位比他高的好汉还要优秀,但在这个漫长的故事当中,在命运的谱写者笔下,只能活成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
而他的平凡也就映照出了宋江的不凡,他的无闻也就衬托出了宋江的盛名。多少人在高声赞颂宋江,痛心疾首、热泪盈眶地痛惜宋江的死,而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那个在哥哥死后孑然一身的弟弟,那个婉拒了一切只愿回乡的务农人。
他仿佛是一块布满了孔隙与灰尘的砖头,被抛出后才能牵动着那块绝世璞玉的诞生啊。
我合上了卷轴,轻轻放到一旁。
我这黄泉彼岸,怕是这位好汉也要光顾光顾了。
也好,即使是这样的砖头,没有他,也不会有流光美玉啊。
愿你早日和哥哥团聚吧。
彼岸花开得正盛。
——初二(1)班 陶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