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南师出版社和我们校长选的书,看后非常有启发,值得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成长阶段反复阅读,因为做教育的修炼实在是一件一辈子也做不完的事。书中既有对教师专业性的要求,看的让人汗颜,也充分地描述了全球范围内幼教令人沮丧的处境,难以实现专业要求的种种困难,既有高度又非常接地气。
1.真实的自尊
书中重点描述教师要帮助儿童建立真实的自尊,这种自尊是区别于自恋的,所以教师一味的肯定、鼓励、赞许很多时候是有问题的,因为幼儿对自己的感觉良好,并不一定是健康的自尊。“教师提供的环境结合接受、限制、对儿童的行为与努力提出有意义而实际的期望等因素”,更有利于儿童的自尊发展。有些儿童对于成人的肯定并不买账,他们需要“有意义的挑战及实际努力的机会”。那么何为有意义的挑战,就需要教育者用心考量,精心设计了。
同时,“自我评价、努力、重新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自尊形成的循环”。自信根基于个人觉得自己对事情有影响力。所以,如果没有实际操作,没有实际体验过自己能成功、能改变、能创造,很难有正式的自尊和自信。
2.理性对待儿童
有时候我们对待儿童有着某种非理性,期待他能写出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或者自己去交个朋友,解决某个问题,认真去想,很多事情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很有难度的,有时我们却回去期待幼儿。这里的理性不是跟情感相对,而是跟不合理、拍脑袋、想当然的要求相对。
看起来保持理性好像不难,谈何容易呢,新教师可能需要对每个细节情景都深思熟虑之后在做决策,才有可能尽量周全,初期的手忙脚乱和犯错也是正常的。
3.反馈内容而非人
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很多来自别人的“欣赏”。这种欣赏是“针对儿童的兴趣与努力的内容所做的明白而直接的正向反馈”。这启发我们在给孩子反馈的时候,要更多针对事而非人,引导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事物上,而少点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也会有利于健康的自尊。
在我班上,孩子们有时候会要求把作品带回家,有的孩子就不愿意带,这其实是很好的机会带孩子讨论带与不带的愿意,了解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内在评价和评价标准。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留意自己每次的进步,增进自信心。
4.气质和情感的学习
我们在做课程设计时,也会加入一些态度情感目标,作者用的词是气质。她认为,“气质和情感是由互动产生的副产品”,是不经意的,自然而然习得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以来成人在教学互动中表现出的气质,比如乐于探索的气质或者刨根究底的气质,教很多时候是学不会的,靠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点我有部分认同,但是另一方面,社会情感和探究方法也可以授课,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习得。不过对于成人日程的气质展现的确需要由很高的要求。
5.实验的气质
书中提到一个孩子争夺三轮车的场景,给了教师很多基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引导方案,其中关于气质的目标之一就是“实验的心态”,引导孩子去尝试不同的对话方式,而且特别要加上一句“如果不行,你再回来,我们可以再想想别的方法。”这种对解决问题和疏导自身情绪非常有利的气质,可以在争夺小车这么小的事件中学习,令人感叹幼教的专业。
6.忌用威胁
威胁是幼教工作的大忌,虽然我们有时候无意识就会使用。威胁孩子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是成人最无能的选择。因为成人已经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或者放弃教导了,就会用自己的权力威胁,绝对的下下策,需要所有理性的成年人提高警惕。我们始终都不应该放弃教导、放弃沟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