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产品思考,我爱用脑图表达

最近锤子创始人老罗提出了“时间消费”的概念,让不少互联网人陷入了沉思,我也不例外。碎片化时间一直是移动产品的“热门词”,而如今面对越来越饱和的互联网市场,面对越来越海量甚至过剩的内容,为用户节省时间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这样试问了自己:

“我关注的公众号数量是不是越来越多,未读的红点文章是不是也越来越多?”

“即便阅读了文章,我浏览的时间是不是不超过3分钟的快速浏览?”

“即便是一篇好文,几天过后我是不是难以再回忆提取出该文的精髓?”

如果你的答案跟我一样,可能你也会赞同我用一张张脑图表达产品的思考或总结的想法。

我懒惰,但我的读者也懒惰。

越来越觉得不是每一篇互联网分析都需要写成漂亮规范的文章,关键在于思维。我想着这也是众多优秀产品经理更喜欢去知乎表达交流的原因。需要探讨的内容我们更希望对方说得更精简,过长的分析大部分读者懒得看或懒得仔细看,不是吗?

脑图如框架,干货中的干货。

我写文章前常常会用脑图的方法提炼出核心要求,其实读者看到的不就是这些要点加修饰描述出来的吗,最后领会的还是这些要点。况且有些话题涵盖内容很多,能消化主干已经足够了。所以,我希望一篇产品分析文,能更快捷地看到干货中的干货。

脑图不易理解,但易引发思考与讨论

有时我回看整理的一些脑图,的确存在表达不够清晰的地方。但自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考与理解或者与人讨论,我想,这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更重要,也更容易记忆。

恩,这是本文集最啰嗦的一篇了

最后放上UC实习时整理的一张杂乱却能让我至今受益的脑图。【以后每文一图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