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董其昌说,用笔在下笔处,要提得起笔。颜真卿说,用笔当如当如屋漏痕。我常常在雨过天晴时,跑到农村的土墙上看屋漏痕,实在是没有看到用笔千古不易的屋漏偏痕和书法用笔有啥关系。
我翻来覆去的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日,我看到了四个字若有所得,沙平地净。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其中的平直均密,锋力转决,补损巧称为十二意。是颜真卿天宝五年丙戌九月记述 的书法技法而已。因为张长史对颜真卿的理解答复是,长史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工若精勤,悉自当为妙笔。"说明张长史对于颜真卿的理解解读为,皆近矣。
张长史对于用笔之妙这样说, 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
对于书法的学习,我相信教外别传,口传手授。同样一句话,书上得来方觉浅。师父传授,第一是弟子对于师父的诚心和信任。第二师父要有真法。第三此时,此地,此刻,此情,此景。师父的话,徒弟会铭记于心,瞬间觉悟。颜真卿当年也是遇到了这样的困惑。
颜真卿曰:“敢问长史神用执笔之理,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授笔法,得之于老舅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净,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人。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
一日我去赵总的龙族酒厂,闲来无事到长安八水之一的渭河滩游玩。看到水天一色,芦苇荡漾,鸬鹚玉立,沙平地净。我突然明白了千古笔法,就是沙平地净。
就像王芗斋大成拳的武学秘笈一样。真传一句话。可能是在合适的空间,合适的地方,不早不晚,蓦然回首,遇到了合适的你。读到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时候,感受到了天地通灵,沙平地净。
用笔之法流行一句话,笔法就是手法。根据多年的站桩体会和理解。笔法就是手法,手法就是身法,身法就是站桩。只有在站桩中能体会到了身体在空气中游泳,体会到了丹田的自动开合。就能感受到用笔的精妙。
就像《六祖坛经》讲,六祖听到应无所住生其心一样。有一个情景交融的瞬间觉悟。张长史的瞬间觉悟就是沙平地净。颜真卿的瞬间觉悟就是屋漏痕。赵孟頫的瞬间觉悟就是用笔千古不易。董其昌的瞬间觉悟就是用笔在下笔处能提得起笔。禇河南的瞬间觉悟就是印印泥。欧阳询的瞬间觉悟就是折钗弧。
上天垂象,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不管是赵孟頫,颜真卿,董其昌。只要的对书法顶礼膜拜,虔诚相待,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情景交融的机缘瞬间觉悟。比如沙平地净。
范琨 陕西西安鄠邑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安鄠邑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西安意拳(大成拳)武术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