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在经过我不怎么成熟的思考后,打算以《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来介绍。通俗来讲,就是聊一聊一个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大家平时看不到的产品经理软能力都有哪些。
我将产品经理能力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落地能力,二是思辨能力。落地能力侧重于执行,如何正确的设计产品方案,如何协调推进落地;而思辨能力则侧重于思考,更多考虑做什么,为什么做。如果把产品经理的能力比喻成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落地能力更像是驱动系统,协调轮胎发动机等一系列部件完成行进动作;思辨能力更像路线规划系统,综合拥堵程度、道路宽窄、红绿灯数量等,给出最优的行进路线。
落地能力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一般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课。小到一个弹窗的交互,大到整个系统的产品架构,都可算作是产品设计的范畴。这其中涉及到产品经理对业务逻辑和流程的理解,对产品架构的构建,对交互视觉的把控以及对业务场景的深入和用户心理揣摩等多个方面。从产品的本质来看,产品设计是需求解决方案的具象化,它直接跟用户接触,决定用户对产品的直观印象。
文档能力:文档主要起到两个作用:1、辅助沟通;2、历史存档。无论是原型还是Word、流程图,在产品研发阶段都以辅助沟通,减少歧义为主。优秀的文档可以大大降低沟通成本,让团队成员对产品设计达成一致理解,减少逐个沟通和返工。除此之外,在进行项目交接的过程中,优秀的文档也可以让新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产品管理:相较于产品设计,产品管理更偏向产品节奏的控制。以什么周期发布新版本,产品future和技术future如何搭配,需求池怎么安排,控量策略怎么调整等等都算作是产品管理的部门。好的产品管理可以让团队有规律的高效运转,保障产品节奏稳定快速。
运营能力:在互联网产品中,运营一般直面用户。产品经理对于运营的了解可以不深入,但一定要了解。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产品经理从用户反馈中从找到需求,借助运营之手实现产品增长和口碑双收。
沟通协调:我常说产品就是伺候用户、伺候开发、伺候设计、伺候运营、伺候测试、伺候老板的。由此可见产品接触的角色之广。所以沟通能力首先得能讲清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要能听懂他人的声音,尽量降低理解差异。而协调也是门手艺活儿,经常涉及内外部的协作推进,这时候要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在适当的时候需要借力。
数据能力:虽然我一贯反对唯数据论,但不得不承认数据是最理性客观的事实。在很多场景下,数据可以反馈不容察觉的问题,并协助产品经理优化调整。在裂变增长中,数据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技术可行性:根据手机壳改变主题颜色就是这一能力的典型反例了。尽管这可能是个段子,但产品经理确实需要对技术有基本的认知,能够理解其运行原理,可行范围。产品经理的思路可以天马星空,但最终必须要结合当下现实条件进行落地。
思辨能力
行业分析能力:行业分析能力更多体现在产品经理如何快速切入一个新的行业,这里包含对行业的了解和预判。前者需要能清晰的知道行业的历史演变,当今入局的选手以及他们各自的差异,造就这些差异的原因等等;后者则需要产品经理有一套独立的思考体系,结合行业历史和现状,形成自己对行业未来的预判。
市场定位能力:市场定位能力基于了对行业的了解和自身的认识。产品经理要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产品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是什么,如何整合已有资源形成自身优势,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哪里,预期目标是什么,期望获得什么样的收益,在当下的行业环境里,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否有上升或者翻盘的可能。
需求分析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主要体现在真伪需求的鉴别,需求场景的构建,解决需求带来的体验差异评估,需求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判断等方面。
成本思维:做产品如同做生意。在做每件事时,尽量把成本和收益综合考虑。一般来讲互联网产品中的成本分为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以及经常容易被忽略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