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在线讲解——如实知(2015年8月10号晚现场直讲)
我们用30分钟来学习《阿含经》当中的三个重要觉照:如实知、如实见,如实悟入。
请大家不要继续打字
讲解:
什么是如实知?譬如:看见美色心有所动。当这种心动浮现时,你必须提起觉知,真实觉受此美色是苦,无常。这个过程就是如实知。当如实了知美色是苦是无常时,则心动自然止息。同样的道理,在坐中,由心识萌生出来的各种境界乃至感受,也是一样如实知。譬如:苦受的显现,则如实知其苦,是无常,其受为苦。
如实知,在理论上讲就是觉照心或觉性。修行之人,在面临外界色相、色身知觉,心识觉受,都必须启用如实知,即觉照心。这是任何正入佛法修持必经之路,也叫做根本佛法,原始佛教,基础禅定。
如实知,在进入实修时,就是清晰明了地洞察或感知外界、色身,心识引起的任何现象并从中真实觉照。觉其苦,照其无常。这样持久觉照,则可熄灭想念,止息成就,出离苦厄。
在进入实修中,对于如实知启用必须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用真实心去觉照;第二要素:用清明心去觉照;第三要素:用洞察心如实了知。
譬如:眼见色,色为缘相。因光有见,这样的有见,就是所缘见。于所缘见有所分别而产生出来的境相就是所缘境。
鉴于此,我们所见境相实为无常,也就是幻的。这样的洞察心,就是觉照。一旦持久进入这样清明的洞察,就是觉性的显现。当觉性清朗显现时,则一切苦不生,爱欲不生,无常消解,则可出苦,梵行建立不再轮转。
这就是如实知的真实运行姿态。
所以,修持者必须用大量时间在禅坐中,生活中(开启五根)如实洞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乃至每一想念,不得懈怠。
譬如:心情不好时,必须迅速提起正念,如实洞察这样的状态是苦的,无常的。既然是苦是无常,何必枉受苦报。至此,觉知心建立。当觉知心建立则定力显现并持久运作,则可超越烦恼浊,步入第二步:如实见。
答疑:
如实知,就是时刻保持对心妄的警觉心?
时刻保持觉察力是如实知浅显的理解。
如实知就是知受为苦,既然知受是苦,应如是觉照?
知受为苦,就是如实知。当你看见美色,看见就是美色,而这样的美色是心性的显现。能够洞察到这样的美色而不再执取你认为看见外在美色,就是证得如实知了。佛法的精妙,在于平等显现。如实知,不是让你时刻保持警觉心。
所缘境,其实就是幻识妄别,识得它就是如实知了。
师父我想问一个问题,知识能代表智慧吗?
知识是智慧的彰显,就像波浪是水的幻现一样。
你们对于如实知的洞察十分浅显,包括南传佛教也是一样。当你面临一切禅境,其实已经是如实知的显现。只是你把这样的禅境当作禅境而以为是幻是苦是无常从而可以启用警觉来妄造觉性,这是错误的。如实,就像看电影一样,因地觉性不坏。当你知道电影是导演心识作用的结果,则出离影像的纠缠了。此时,再看电影就是妙用。用心见,而不是用眼看。如实知的真实修证,可以让你通透无碍。可惜,文字有限啊。不能完全让大家直观听闻。
用心见,而不是用眼看。师父能再进一步讲解一下吗?
心见,是无碍的,是超越根尘识的。所以用心见,就是平等觉照。而眼看,有障碍,因不识得眼看即心现,所以有障。
关于如实知真实义,至今中国佛教乃至南传佛教悉皆有漏表述,不达其性。所以,大家看到今天对如实知的究竟讲义,是来自《金刚上乘》法脉的密修内容。如实知通透了,则如实见,就是运用了。而如实悟入,就是神识出离的时候了。如实知,说白了就是初念觉照功夫的培养。
正知,就是从如实知显现的。
如实知就是洞察境相是心的演绎而不攀取心的实像,让她自然演绎?
这样的观点是有漏的,颠倒的,不可得。
一切境相实本不生,假名为幻,实本不幻。为什么?因众生心妄去境界假说而已。
佛说无常是苦,就是让你生其觉照心。并没有在说一个实体的苦和无常。而觉照心的生起,其实如实知。倘若你刻意捕捉一个清明的觉性,就不是如实知了。譬如:我们生活在宇宙当中,你若突生一念的执取宇宙,即便你在宇宙间,即便你就是宇宙,也亡其宇宙。
所以,如实知,非常重要。如果大家连如实知都不清楚,而去盲目坐禅,换回来的就是苦受果报。至今佛教界对于如实知乃至如实见甚至如实舍离的表述悉皆有漏。
觉知分别而无想 是如实知吗?
觉知分别,分别即如实知。若无想,绝世无想。无想即觉知。如实知,一旦理解错误,则容易进入刻意提醒自我的被动觉照状态,容易形成观止。所以,所谓解脱道乃至南传教,悉皆如此误导信徒,刻意进入自我造觉状态,心理学讲就是自我强迫症。如何出离这种自我强迫症?譬如:吃饭,直心启用,无作无想即可。
感觉好难?
难在感觉上哦。
既然知,就是苦。知苦了,就是离。离即不受,所以才是如实知。
我们的本心就像一面境子,牛粪也照鲜花也照,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明明了知不造作分别,如实了知,对吗师父?
漏在还有镜子这个清净觉相。
如实知,不是出离心,也不是生起出离心。看来,喝醉酒的人很多啊。哎!都说自己没醉。看来,中国佛教造就下的众生酒量不错哦。自欺欺人,还画饼充饥。
师父:初念觉照的培养就是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也即走向修行之路的开始。这样理解对吗?
初念是菩萨的心,我们培养大家的就是菩萨的心,也就是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走向正修行的第一步,所以就要如实知。如实知,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因为这关系到因地法行。如,即坚定不动摇;实,即善知根本;知,即觉照平等。这是如实知的理论诠释。所以培养大家正知正见,很重要的。培养正知正见,就是要从如实知,如实见开始。没正见如何从信入手?为什么是末法时期吗?因为众生无有正知正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