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因中国地大物薄,一个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经济发展缓慢,面临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矛盾,国家逐步推行了——计划生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又面临了新的问题——老龄化。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以下是网络收集的老龄化的主要数据:
一 . 人口现状及趋势
老龄人口数量与比例
2023 年末 :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9697 万人,占总人口的 21.1%;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126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
2024 年末 :60 岁及以上人口 31031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
老年人口抚养比
2023 年末 :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 22.5%,即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约 22.5 名老年人。
2024 年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 36.16%,意味着每 100 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约 36.16 位老年人。
平均预期寿命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3》,2022 年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8.2 岁,比 2021 年的 76.4 岁提高了 1.8 岁。
城乡老龄化差异
2010-2022 年 :城市、镇和乡村老年人口占比分别由 7.7%、8.9%、10.1% 增至 12.0%、13.3%、19.3%,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且差距不断扩大,老龄化 “城乡倒置” 明显。
各省老龄化程度
2022 年 :31 个省级及以上行政单位中,有 20 个进入深度老龄化,辽宁、上海、重庆老龄化程度最高,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 20%、18.7%、18.3%;西藏、新疆和广东是最 “年轻” 的省级及以上单位,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 5.9%、8.4%、9.6%。
老龄化发展趋势
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2023》“中方案” 预计,中国在 2030 年左右进入占比超 20% 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 2060 年的约 37.4%,企稳一段后将再度上升至 2080 年及之后的 46% 左右,届时中国 8 亿总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
按照联合国预测,中国已分别于 2001、2023 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将于 2034 年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到 2035 年前后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 5 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达 36% 左右;到 2050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 5.5 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 40%。
二 . 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以下是不同阶段的重要节点:
初步探索阶段 :
1955 年 3 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提出要适当地节制生育。
1957 年 2 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1962 年 12 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此指示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国家政策。
政策逐渐明确与实施阶段 :
1971 年 :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军管会、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提出: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外,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在当年制定 “四五” 计划中,提出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这一年被认为是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全面实施的起点。
1973 年 7 月 :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1973 年 12 月 :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 “晚、稀、少” 的政策,即男 25 周岁、女 23 周岁以后结婚,女 24 周岁以后生育;生育间隔为 3 年以上;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写入宪法及严格实施阶段 :
1978 年 3 月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我国宪法。
1978 年 10 月 :中央下发《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明确提出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1979 年 1 月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贯彻 69 号文件,在贯彻中把 “最多两个” 去掉,变成了 “最好一个”,独生子女政策至此正式开始。
1980 年 9 月 25 日 :中共中央刊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 “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确立为基本国策阶段 : 1982 年 :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同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三 . 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短期到 2022 年、中期到 2035 年、长期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增加护理型床位比例,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健全服务标准和综合监管体系。
•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 :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
加强健康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完善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相衔接的支撑体系,提升医养结合实效。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相关补贴制度,以应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支付能力不足问题。
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孝老尊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制定完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完善老年教育网络,丰富老年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推进适老化改造,深入开展 “智慧助老” 行动,支持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促进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具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品牌。
•鼓励创新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老年用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加强老年权益保障
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为老年人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老年人福利补贴、关爱服务等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高龄补贴、困难补贴、护理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高龄、独居、孤寡、空巢留守老年人探访制度全面建立。同时,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针对政务服务、健康保健、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维权服务等方面的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
优化生育政策和延迟退休年龄
•完善生育政策 :实施全面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进延迟退休改革 :按照 “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 的原则,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同时探索实际退休年龄高低与养老金领取待遇多寡相挂钩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自主选择是否延迟退休。
四 . 未来展望
中国政府对人口发展的前景规划主要基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同时也在根据人口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以下是具体介绍:
总体目标
到2030年,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口总量
•短期目标 :202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2030年达到14.5亿人左右。
•长期预测 :据报告预测,2025-210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面临不同生育方案下的不同走势。中等生育方案下,2025-2050年,人口总量年均净减少约850万,2050年起减少速度加快,2100年人口总量降至4.6亿;低生育方案下,2100年人口总量仅为3.2亿;高生育方案下,2100年人口总量为5.9亿。
人口结构
•年龄结构 :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2030年将达到36%左右。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1-2030年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达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性别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回归正常,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家庭结构 :家庭呈现多样化趋势,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仍是主要形式,单人家庭、单亲家庭以及“丁克家庭”的比例逐步提高。
人口素质
•健康素质 :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
•教育素质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口分布
•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到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主要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强,人口流动合理有序,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布局、城市群发展、产业集聚的协调度达到更高水平。
•人口流动 :2016—2030年,农村向城镇累计转移人口约2亿人,转移势头有所减弱。
重点领域
•生育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劳动力供给 :通过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挖掘劳动者工作潜能,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重点人群保障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显增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