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喷涌的时代,想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安宁是不容易的。我也不想堵住眼睛、耳朵,既来之,则享受之。由全然懵懂的撞进区块链的世界里到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写作上走向了正轨,必须要感谢一个人,我的师父股币经,是领我真正走上这条路的人,从此我成了有方向的横冲直撞的人。他有我想求的经验、方法和见识,对他一番穷追猛打后,他也有些了解我,虽从不曾谋面,却也彼此建立了信任。这个过程,是从单方面的我有所图谋开始的,后来逐渐变成了有意义的互动,信任起了极大的作用,当然这种信任也是在经历了碰撞之后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如此。其实世间万物都如此。在信任基础之上产生的是信用。信任和信用可以使生活中的任何人和事达到无缝对接。然而何为信用?如何达成信用?如今的区块链内容平台也都在求索中。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信用意味着一些群体将自身置于因其他群体的不确定行为所造成的风险之下。现代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是一种信用经济。
早期在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因没有信任的概念,必须具有实际价值,如苏美尔人的“大麦货币”。所有的一般等价物都可以作为货币,包括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基本货币––黄金。而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为标志,金属本位退出了历史舞台,信用货币隆重登场。
实物货币之所以能够流通,本质是因为人们相信实物货币是信用的象征,它可以提供一般的购买力。无论实物货币还是信用货币,信用都是货币更为本质的属性。
我们知道,香农用数学方法定义了信息,信息从此有了量化的单位bit。信用是否同样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定义呢?经济学里,信用被定义为一个主体评估另一个主体将采取某种特殊行为的主观概率水平。信用是一种行为策略,从数学和博弈的角度看,似乎可以计算。1990年科尔曼提出了这样一个计算方法:如果潜在收益×信用行为的概率>潜在损失×不守信行为的概率,我们就可以评估对方为信用占优势。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计算方法并不精确。
其实我们对于经济领域的信用的衡量,是想计算出一个信用行为在未来发生违约的概率。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我们很难预算出违约的成本与收益,这才是解决信用问题的障碍。
区块链这种通过数学算法构造的经济系统在信用方面对我们人类的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开的系统。
2.在区块链系统中,可以精确计算发生违约行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可以预期的收益。
由以上两个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区块链系统对信用行为的约束作用。所有信用个体都可以预知违约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当欺诈所付出的成本远大于利益时,哪个理性的参与者会做出失信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