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寄人

                贺新郎 • 寄人

  往事都沉寂。忆从前、何郎渐老,画楼风细。漫漫岁月十几载,梦远忘怀词笔。吹落尽、梅花有几?窗外花枝今堪折,到江南消息逢人寄。想故友,望梅喜。

  花前月下今追忆。访天涯、飘零半世,泪倾如泣。生死离别皆看遍,只怕伤情人起。君有语、江南须记。才子佳人闲话梦,尽教人把故国抛弃。容若事,正伤己。

  序言:余读纳兰词,其中纳兰与沈宛爱情缠绵,一个是江南才女,一个是富有才情的豪门贵公子,诗词使其联系在一起,却终难成良缘。深感人世间的爱情为世俗所阻,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词人在梅花树下反复吟咏,人生离别,恨无消息,纳兰的心上始终放心不下,惟有以词写怀。

  容若与沈宛    沈宛为江南艺妓,懂得诗词,有《选梦词》刊行于世,才华横溢。纳兰曾纳她为侍妾,后被迫分离。不过,容若似乎对这段感情始终耿耿于怀。似乎觉得自己辜负了她。而在他快要离开人世之时,却不知现在的她身在何处。别人若是对不起自己将很快忘记,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对不起别人,那将是终生不忘。只是在他生命垂危时,“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几分自责,几分自嘲,他或许也认为过这段分离是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才会对她身怀歉疚。 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容若的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纵然再有才华,也难被主流接受。

  【注】

  1、《贺新郎》 ,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2、何郎,即何逊,南北朝时南朝梁代诗人,字仲言,八岁能诗。何逊在扬州任职时园中有梅花树,他经常在梅花树下写诗。其中有咏扬州梅花的《咏早梅》 ,诗云:“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词中此句引用南宋姜夔词《暗香》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3、窗外花枝今堪折,到江南消息逢人寄。化用南北朝时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4、容若,即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纳兰性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

  【例词】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中仄平平仄。

  梦绕神州路。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中仄仄、平平中仄。

  聚万落、千村狐兔。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中仄仄,仄平仄。

  更南浦,送君去。

  中平中仄平平仄。

  凉生岸柳催残暑。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中仄仄、平平中仄。

  雁不到、书成谁与?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中仄仄,仄平仄。

        举大白,听金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如果有兴趣学习格律诗,请通读全文,全文共计26800字,不含卷首编者按的内容。特别提示:本文完全免费,如...
    大侠霍元乙阅读 12,929评论 84 131
  •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
    傲若水阅读 6,190评论 0 1
  •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
    傲若水阅读 5,924评论 0 5
  • 一、各种词牌的字数规定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
    舵首阅读 10,639评论 0 10
  •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
    日月同辉张阅读 12,39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