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好”这句话从哪里来

总说“习惯就好”,自己有真正想过自己的习惯从哪里来呢?

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行为层面:长时期养成且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或社会风尚,如“习惯成自然”。

心理机制:自动化反应倾向,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涉及基底神经节主导的神经回路固化。

很多人可能觉得习惯只是体现在行为上,其实思维也有习惯。

比如:团队一起制定目标的时候,给我制定目标时,第一时间脑子的想法是“这目标怎么能达到?”

比如:一群朋友坐在桌子上时,我自己的脑袋看到一个背着名牌包包的女生,第一时间脑子的想法是“这个女生真有钱!”

比如:自己的搭档没有做好你给出的任务,你第一时间脑子的想法是“好笨,这点事都做不好!”

当然脑子里的第一时间的想法习惯不一定是坏的,也有好的。

但是这些第一时间的想法习惯从哪里来?绝不会是无缘无故就产生一个想法!

这些想法从你的生活环境产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大大小小的人物都会影响力。当你跟经常是积极想法习惯的人在一起,你的想法习惯也会越来越向上。

比如:

一家人在讨论未来家里买车的时候

妈妈第一时间说:“不要买贵了,能代步就行,钱很难挣。”

爸爸第一时间说:“怎么不买贵的,买个自己努努力能够到着的车,一辈子就可能买一次车,为什么不买一个好点的。

妈妈习惯偏向稳定性,爸爸习惯偏向挑战性。就像生活中同一件事情,有些人习惯往坏的方向思考,有些人喜欢往好的方向思考。

这背后不仅环境很重要,自我觉察也是非常重要。不积极的想法习惯出现,可以觉察自己,能找到这个想法习惯的源头更好。这个源头可能是从小的时候父母或者家人给自己留下的思考方式,让自己在成长路上一直往这个方向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习惯。

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环境,我们尽可能早点学习,让自己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想法习惯。

觉察自己的习惯是否有利于自己成长,如果不利于就尽可能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