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听两人对话。一位问另一位,某某书很好看,你看过吗?
看过,某某书也挺好看的,你可以去看一下。
我正寻思这书我都没看过,一位把问题抛过来了,你看过什么书?
我比较偏食,外国书很少看,几乎说没有。所以两位在聊天时,我完全插不上话。中国的书看的多,相比外国的。
可我也一时答不上来,脑袋里空空如也,好像真没看过什么书。
她又说,中国的吗?张爱玲看过没有?
我更窘了,那可是张爱玲啊!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席之地的张爱玲啊!我还没看过她的作品,虽然《金锁记》《倾城之恋》《小团圆》都在我的阅读计划内。
“还没开始看呢。”
她听了,便跟另一位又聊起了《萤火虫小巷》。
回去的路上我还一直在想,我看过什么书呢?想起以前列的书单,不下二十多本,什么《陆犯焉识》、《边城》、《谈美》、《雅舍谈吃》、《容忍与自由》等等,也算是名家之作。
为什么你们只认识张爱玲?我孩子气地想。就因为她是女性么?就因为她传奇么?还是因为她写出了中国最好的中篇小说?
朱天文呢?萧红呢?范小青呢?丁玲呢?王安忆呢?这些你知道吗?
可这又不对了,这读书不是报菜名。报菜名可以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噼里啪啦说下去,读书可不能只会《家》、《春》、《秋》......
菜是拿来吃的,不是拿来报的。
不过菜吃完了,也得有自己的感受。有人能简单说出好吃难吃,有人能说菜的做法与典故,有人能说出吃菜的感觉。
对于一道菜,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细微的差别,那些个人独特的感受,才是最大的收获。
我的记忆力很差,以前看过的很多书,都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许感受和不连贯的片段,一堆短线头,终归绑不成一条线。
已经忘掉的书,我不太敢说我看过,生怕别人问一句:“这书讲了什么?"
对呀,这书讲了什么?忘了,怎么能说看过?老师找你要作业,你说没带?
虽不会如此严重,但还是尴尬。
后来看到木心所说的话,我更加不敢说我看过什么书了。
“认真说,你们还不是读书人。不相信,你拿本书,我来提问,怎么样?要能读后评得中肯,评得自成一家,评得听者眉飞色舞,这才是读者。”
曾看过一些研究报导,说阅读是遗忘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原来看书就像过筛子一样。
想到这里我也就释然了,看书不是为了记住,是为了遗忘。
你有《萤火虫小巷》,我有《中国美术史》。
谁又知道从前河南花渡头,珠江水面,渔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