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2008年的两首诗

1.

忽然看到九年前写的两首诗。那时我在一个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然而内心希望能做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有一天偶尔读到的一段红楼梦评论触发了心底的思考,还真是很认真的写了一段文字。

自己总会去审度自己的基本价值观,会在心底问:要做的事情是否相符?从这一点看来,我还真是个活得清楚的人。

后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也出去走了一大圈,现在,又在一个新的出发点上。回望多年前的心路历程,或许当时的记录对今天也是意味深长。

如下。

2.

早上看到一段红楼评论的引论,讲到宝钗不止具“诗人之眼”,更具“诗人之心”,而这颗“诗人之心”,使其将悲世之情深藏于心,呈现给世人的只有冷静之态。

《临江仙·咏柳》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作者看来,蘅芜体风格含蓄浑厚,背后往往深藏着某些不易为人所觉的情感。即使在《临江仙·咏柳》中写出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句,展露雄心壮志之意甚明。然而在其大展“青云”之志的同时,却仍不失其“乱纷纷”、“本无根”的境遇思索与认识,即咏柳此词,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达青云之志向,而是在超出这“乱”与“无根”状态后的一种涅磐之思,如此,方能读懂她青云而上背后的某些心思。否则,此词展现的便只是一个环视四周,柳絮纷飞,而为之踌躇满志的宝钗,不是那个在洞穿世事之悲,透彻人情之苦后而有所为的宝钗。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才能真明蘅芜君的“含蓄”。

3.

这段文字,虽仅是一家之言,不过对自己颇有启示,以至于在目前这个原本应该惜时如金的阶段却耗费了不少时间心思去揣摩领悟。

这么些年,我从心里何尝不是一直偏向黛玉,只想做个自由分子,野鹤闲云,对宝钗敬而远之,时光漠漠虚掷。直至这几年来,“洞穿世事之悲,透彻人情之苦”的境界虽远未达到,却也经了些磕挫打磨,隐隐有些理解了自由的真谛——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有所作为”其实是早应追求的方向。

自己原本看到大多的世人“环视四周,柳絮纷飞,而为之踌躇满志”,总是心底不屑,其实静下来想想,我在年轻时代一眼望去所见所理解的人世,也未必尽然。

去留无意的心境和生命哲学是宝贵的,让自己心底保持飘然世外的超脱是大智慧,尤其到目前这个生命阶段,更不须再去刻意踌躇;但内心的冷静进取,或许更有一种积极的生命意义,且与灵魂的洒脱并不矛盾,休言轻弃。

或许,在人生的阶段和境界上,自己也应该“螺旋式”上升一个层次了。

忽有所感,成诗两首,语句细处尚需打磨,不过自己的意思差不多都已表述出来。录之如下:

春日 其一

沾衣芳菲袅晴丝,天地春觉草木知。

无根飞絮飘零处,有情乱花迷眼时。

忆昔年少春衫薄,寻芳伤怀俱入诗。

流年漠漠韶光逝,情关勘尽意迟迟。

春日 其二

胜日春好别经年,芳草萋萋柳如烟。

世事明灭阴晴里,人情悲欢醉醒间。

此生隐逸心所向,他人踌躇壁上观。

流水无意凝飞瀑,氤氲随缘聚云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象山耕夫2017.05.05编辑整理】 【赛制】 比赛共分「兰亭诗」、「流觞水」、「飞花令」三个环节进...
    象山耕夫阅读 2,242评论 3 1
  • 最近总梦到在危难的时刻,有个他一直帮我,或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努力跨越重重障碍…… 你对我来讲并不陌生,而我却每次都记...
    Dr大鹏阅读 222评论 0 0
  • 星翎在刚上学读书的时候就很期待每年暑假的到来,因为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刻意绕到雪糕老店,只为带一根绿豆冰棒回家给宝贝...
    大Amo阅读 224评论 2 0
  • 有人说:人生必有三本书。一本有字之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细细思着,确有一番思考。 有字之书,从古到今,皆...
    Cherry馨阅读 907评论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