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人格vs进取型人格

刚需的概念已经学习了有一周的时间,还是得说一次,笑来老师这一周是对刚需的认知、选择和培养,这个标题已经很完全的概括了整个内容框架。在了解完刚需的整个概念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耐心”,以及没有耐心所变现出来的急切反应“马上…”。

心理学家建议,让孩子养小狗、小猫,还不如养植物。因为养植物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耐心”,植物不会有即时的反馈。以至于孩子必须要想像出植物“未来的样子”,从而让孩子从小就有“耐心”的付出,养成等待未来的回报的思维习惯…

希望成功乃人之常情,而在成功之前加上了“马上”,大多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这也是表现型人格(Be good type)常见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更注重的是在别人眼中的是如何的,以至于在他们眼中只有“成功”和“失败”,很少关注中间的“过程”。

与之相反的还有另外一种人格是进取型人格(Be Better type),这群人更注重的自我的“成长”,并笃信“成功”是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节”,如果没有也并不会为此产生抱怨。耐心的积累,享受过程是这种人格的“刚需”。

这也和前两天说到的“选择正确的难受”相通,用二分法可以讲一件事情分两个维度、四个象限:

困难的、正确的事

困难的、错误的事

容易的、正确的事

容易的、错误的事


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第一个维度。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是错误的,哪怕它有多容易,都不应该去做。

而如果一件事是正确的,无论它有多困难,都要有耐心的去做好,因为通过时间的积累,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