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图书馆看书,书架上刚好放了这本书---《把日子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本来就是挺美的句子,所以自然我就被吸引了,于是捧着这本书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作者是祥子,独立摄影师,一个人,一台相机,走遍中国和东南亚,现栖居终南山,一个迷恋一切美好事物的记录者,一个以大自然为导师的内在探索者,一个脚踏实地敬畏万物的生活者。
书里主要是记录祥子在终南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还未遇见终南山前,她是打算在北京开一家工作室的,却没想到一次游玩终南山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从此深深地爱上了终南山,愿意放下一切,只求跟随着着内心,过上她一直想过的田园般的生活。
终南山,风景确实很美,但是对于一个过惯了城市生活、90后的美女,突然要转向山居生活,真的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很多人最初也有山居生活的打算,但是通常坚持了几个月就放弃了,而祥子从2013年决定待在终南山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从未放弃。
自己种菜+用柴生火+冬天会非常非常冷+一个人要忍受孤独、寂寞+他人的不理解+…等等,太多太多的挑战。可是这些在祥子眼中是:能吃上自己种的菜+过上向往的田园生活+看见钟爱的雪景+跟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她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并且最终父母也赞成了她的做法,甚至打算带上侄子去小住一段时间,祥子的确把她的生活过程了她想要的诗意。
那到底怎样才算是把日子过程了诗呢?现在的人都说要自由,什么才是自由呢?
这两个问题当然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存在一个自己期望活成的模板,那就是自己最想要的答案了吧。但是往往我们都不能按照我们理想的样子去活,因为会有太多限制,会考虑太多太多,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问题了。
其实“选择”,应该是每个人拥有的一项权利,事实上我们也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权利,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会不经意中就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自己充当了“接受”的角色。
比如找工作问题:在你还是很迷茫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广撒网地投简历,然后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公司,即使这个行业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都没想过要去涉及的,仅仅因为别人选择了你就选择接受。
然后忽然某一天你发现其实你挺适合这行的,于是你就奋力地向这行发展,也取得了不多的成绩,可是换个角度,假设上次是另一个行业的HR选中的你,你也有可能有同样的感觉。
或者忽然某一天你发现你其实不适合这行,然后你继续像之前一样投简历,不断循环。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一路走来,自己错过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没有做,于是可能就会懊恼为什么当初会那样选择,其实并不是你自己在做选择,而是别人一直在代替你帮你做选择。
明白了选择对我们的意义,所以不要放弃选择的权利,掌握了选择,才能更好地活出自己,遇见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