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九月六日,皇帝刘秀下诏,封前更始帝刘玄为淮阳王,吏民有敢伤害刘玄的,以“大逆”论罪。有把刘玄送到官府的,封侯。
14、
当初,宛县人卓茂,宽仁恭爱,恬静坦荡,安居乐道,性情朴实,不追求虚华的外表,行事在清浊之间,从不走极端,从成年到白头,从来没有跟人争执过。乡党故旧,虽然行为做不到跟他一样,但是都爱慕欣赏他。哀帝、平帝年间,卓茂为密县县令,爱民如子,树立善言善行的模范,来施行教化,从来不说凶恶的话,官吏人民都亲爱他,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一个百姓,举报说亭长收受他送的米和肉。卓茂问:“是亭长向你索取的呢?还是你有事求他而送他的呢?还是平时就有恩情所以你送他的呢?”回答说:“是我主动去送给他的。”卓茂问:“你自己去送给他,又来告状,这是为何?”那人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能让人民不畏惧官吏,官吏不向人民索取。如今我畏惧他,所以才给他送礼,而他也收下了,所以我来向您报告。”卓茂说:“你就是真正的刁民!人之所以群聚而不乱,异于禽兽者,就是因为有仁爱礼义,知道相互尊敬。你却不在乎这些,难道你能远走高飞,不食人间烟火?官吏自然不应该弄权索贿,但是亭长一向是好官,你每年送他一点礼物,也是礼义。”那人说:“既然如此,那律令为什么禁止呢?”卓茂说:“律令为行为立下法则,礼义则是顺应人情,我如今以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无怨无恨;如果我用律令来惩治你,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就在这大门之内,小罪可以处罚,大罪可以诛杀,你回去自己想想。”
卓茂初到任的时候,对有些事情,搁置起来不处理,官吏人民都笑话他,临县的人听说了,也耻笑他没有能力。河南郡专门给密县又派来一位县令,卓茂也没意见,治事自若。过了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擢升为京部丞(王莽时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掌劝课农桑。京部丞为十三丞之一)。密县老少皆涕泣相送。到了王莽摄政时,卓茂因病辞职回乡。刘秀即位为皇帝之后,先访求卓茂,卓茂已经七十多岁。九月十九日,刘秀下诏说:“名冠天下者,当受天下重赏,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司马光曰:
孔子说:“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里话,对那有德有才的人,举而用之;对那德性能力比较差的,也不是弃之不理,而是教导他。大家看你这样,自然相互劝勉,就是正能量了)所以舜举用皋陶,商汤举用伊尹,不仁之人,自然就远去了,因为二人都有高贵的品德。光武帝继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摧坚陷敌之人,权谋诡辩之士,最受重视。而光武帝唯独能注意寻访忠厚之臣,表彰循规蹈矩的良吏,将他们举拔于草莱之中,擢升到三公之上的高位。这正是他能光复汉室,国运长久的原因,因为他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先做,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根本。
华杉曰:
什么叫格局,刘秀这就叫格局。仗还没有打完,首都都还没定下来,多少人等着做开国功臣,等着论功行赏,封侯拜相。刘秀却先寻访忠厚之臣,徇良之吏,找到卓茂,任命为太傅,先给他封侯。因为刘秀的事业,不是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而是要恢复旧的政权,这是他的道统,是他的政权的合法性,也是让天下人看到,他是来安天下的,不是来打天下的。司马光说刘秀“知所先务,而得起本原”,这是《大学》里的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末先后,凡事你都要有判断,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在先,什么在后,知道本末先后,就接近大道了。比较刘秀和更始帝刘玄,你会发现,刘玄从来没把自己当皇帝,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负起一个皇帝的责任,而刘秀始终在用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按皇帝的行为方式来行事。谁该做皇帝,“天命”就做出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