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恩师的引领下认识了好几位师哥、师姐,见面几次都是由恩师带领着一起小聚,他们对我这个师妹都关照有加,还留了电话说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我比较天真,应该说是幼稚,总有一种同门师兄师妹的感觉,特别珍惜这份缘分。
只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看重感情。偶尔的一次机会碰到了其中的一位师哥,我和他说话,他的回复很直接也很刺耳。对着他同事和我同事的面直接说:“我们认识吗?”我解释说:“咱们老师来的时候一起聚过好几次,你是师哥啊!”他又说:“师妹太多了,不敢都记得,若是那样肯定忙不过来了。”然后匆匆离去。
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不能再尴尬的场面,每每想起都感觉深受打击。我并不是在意你是不是大官,更不是攀高枝找你办事,我只是在乎这份同门情意。今天,当我捧起《直面人生的困惑》,读到《如何知道“我是谁”——做一个有使命的人》,我才真正的释然。
读书让我知道:孔子曾经有“正名”的思想,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与职业定位,那么任何人都应该做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职业的事情。比如,一个老师,无论是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或者是这个专家、那个专家,说来说去,就是一名老师而已。如果一个老师沉浸于各种各样的称号,甚至在别人赞扬的同时飘飘然,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就是教书、思考和育人,这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表现。或许这就是网上甚或现实生活中,职称高且头衔多的老师很少在一线或者不再努力认真的原因。
郭继承老师还说:“还有一些官员,由于权力在身,难免有人前呼后拥,结果习惯了别人的吹捧和拥戴,洋洋自得,官架十足,官僚主义严重,也是很可笑的事。其实,所谓的官员,不过是在公权力的位置上为国家、人民服务而已,直白地说就是一个给人民、给社会做点事的人。”或许这就是我特别不屑与那些冠冕堂皇的人交往的原因!人生而平等,不该因为那些所谓的身外之物而趾高气昂,更不该本来一点点小事非得拖关系找熟人才会给好脸色,有时候错位的越严重摔得也越严重。
学习让我懂得:“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始终知道自己的身份,绝不因为自己的位置、条件等变化而忘掉自己的身份:一个老师,不管多少荣誉,都知道自己是个老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责任;一个官员,不管多高的位置,不管多少人吹捧,水远知道自己是一个为人民、为社会做事的人。学习也让我懂得:自己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错位忘乎所以的人,一定要学会一笑而过!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生尽管经历很多变动,但总能淡定地看待生活、看待名利和荣誉;总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认清自己是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