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过半、作业全搞完,会泽遛遛弯、云白天也更蓝。出门游玩的孩子渐渐长大了

国庆前四天在家和孩子一起做功课,后三天一家人去有些冷门的会泽转转。这首打油诗是和孩子在出行的路上一起想的。


“小朋友这次出来变化好大,基本没和我顶嘴”玲玲开心地说。


“是吗?”我还真没注意。


出来玩都是我负责开车,小朋友坐在我身后,玲玲坐在第三排。对于孩子在车上的表现我不是很清楚,偶尔够着头从后视镜里看看他,他要么睡觉,要么摆弄着手机。


这一路他自己照了不少照片,加上我发给他的,有了不少发朋友圈的素材。他可不像我,九宫格,缺一格都不行,精挑细选,然后配文字,发个朋友圈要用上吃奶的劲儿。他特别喜欢用有节奏的音乐做背景,然后把图片做成视频,踩着节奏的点一张张播放,看上去还真挺有感觉。


对于孩子做视频这个事我是刻意引导的,现在抖音、微信视频公众号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我觉得未来做视频应该是孩子的必备技能之一,就像开车。所以平时出去会给孩子大疆灵眸,让他学着拍视频,还现学现卖地给他讲一些基本的运镜知识。不奢望他现在就能做出什么好的作品,但在他心中种个小种子,谁知道未来会开出什么花来?


这一行孩子的手机除了照相做视频,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英语打卡作业外,基本没干别的,还好。


三天的旅行一眨眼就结束了。小小的会泽古城让人有些意外的惊喜,住的舒适,风景独特,遗憾的是出门时忘了带无人机,也给下一次再来留一个大大的借口。


只是孩子对沿途的景色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从来不会发出让我愉悦的感叹语气,小家伙从小就跟着我们到处旅游,平常的小景根本提不起他的兴趣,只有在途中用手机拍照时会比较兴奋。又是手机,有时候会觉得这一代孩子是电子产品陪伴长大的,也许血液里都已经有了电子的基因。


第二天小朋友有些无聊,说了一句“好想上学啊”,让我很是意外。


今天上午起来,我跟他说要不回家后我带他去看场电影,他想了想,说今天有三大任务,阳光心霖、英语的听说任务和六百字的作文,搞完再说。


我不甘心地说“这几项任务应该不花很多时间,我们先看看有什么电影嘛”


“奥本海默”,他干脆地跳出诺兰大导演的新片。


最终我还是买了下午四点场的,这部片子上映有一段时间了,排片的影院已经不多了。


小朋友在出门前完成了三大任务。


三个小时的电影有些冗长,麦卡锡主义背景下的剧情还很晦涩,我问他“好看吗?”他说“一般”,不过,他还是坚持看完了。


回到家,他约了同小区的小同学去打羽毛球,看着他推着自行车出门的背影,我心里想,小朋友慢慢长大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