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早上好。上一节孟子建议滕文公新办学校教育为先,让人人得以明人伦。阳明先生也说,在上古德学校里为以承德为要,所有的学校都是以建设孩子的心灵品质为主,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厚德载物的人才。
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孟子滕文公上5.4,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专业分工有关系,5.4,一位前来投奔滕国的名叫丞相的人问孟子,说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他说工匠们不可能一边耕地一边又去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孟子说对,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他说难道治理天下的这份工作也能够一边耕地一边来干吗?孟子是在说工作有专业分工,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有的人是做重要的管理岗位,有的人是做普通基层的工作,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他说只要是一个人,他生活当中所吃的穿的用的就需要百工之所为备,需要各种的工匠来制作这些生活用品,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如果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制作,吃的穿的用的,那么天下人都会疲于奔命,天下人没有了专业分工之后,每个人都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记忆,自己给自己做吃的做穿的,还有各种用的,每个人都会要累死了。
所以孟子就说或劳心,或劳力;有的人以脑力活动和心智活动为主,有的人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负责脑力劳动的人往往是担任管理工作,做体力活的往往是受人管理。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被管理者他制作各种吃穿用度的产品,而管理者他的吃穿用度要倚仗于那些生产吃穿用度的劳动者,这是普天之下的通则,孟子讲了这样一个劳动分工的道理,今天我们来理解劳心者和劳力者,劳心者是善于在心上用功的人,劳力者比较善于在事上用功,习惯于在事上用功,不用自己的心,不太用自己的心或者不擅长用自己的心。
假如一个人不擅长在心上用功,而只善于去做事情的话,他就会成为一个被动的执行者,他不能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突破性的这种劳动,而一个善于用心的人就能够进行一些精心的策划,设计和组织卷起很多人来做事情。
所以劳动者不是仅仅的在事上去用功,而更多的要在心上用功,唯有如此才能把一件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那么在答顾东桥书一章里,阳明先生也特别提到了劳动分工的问题,他说譬之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他说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身体,眼睛负责看,耳朵负责听,手负责拿物品,双脚负责行走,已达成全身的作用,叫做以济一身之用,目不耻其无聪,而耳之所涉,目必营焉;
说眼睛和耳朵的关系是这样的,眼睛不以自己听不到为耻,耳朵但凡听到的东西,眼睛必定看过去去关注,所以眼睛和耳朵是一个合作关系,足不耻其无执,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那么脚也不以自己不能拿东西为耻,凡是双手想要看见的地方,脚一定会伸过去,这样手就能拿到了这里也是说的双手和双脚要配合。
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他这样说我们的全身因为各个器官所有的细胞相互配合,所以气息畅通,血脉舒展,因而各种痛氧呼吸感触反应等有不言而喻的神秒,这就是同频共振。
一人之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并不嫌弃,而是能相互配合,这一段比喻是特别精妙的,天下一家万物一体就像人体一样协同高效。
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这份工作分工也是这样,不分彼此不相互嫌弃,难道左手会嫌弃右手吗?难道头脑会瞧不起双足吗?我们每一个身体的局部都会把另外的部分视为自己一样,这就是天下一家万物一体,这就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人。
接下来孟子又说了一段故事,说尧舜禹所在的时代,天下忧未平,天下还没有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说在那个时代是一个谷物没有收成的时代,飞禽走兽威逼人类,华夏大地到处都是各种野兽,那么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尧为这件事情非常甘心,于是选拔了舜来做管理工作。
那么舜又命令伯夷主持放火的工作,伯夷便将山野沼泽分割成一片,一片的逐片焚烧,迫使鸟兽逃跑隐匿,然后禹大禹又疏浚九河,把各种河流疏导到大海里,挖掘了汝水,汉水疏通了淮水,泗水,引导所有的水流找到长江里,这样咱们华夏民族的子孙才可以种地吃饭,可得而食也。
在那个时候大禹八年于外,它有8年都是奔波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经过自己的家门都顾不得进去,那么即使大禹想要耕地,他有时间有精力耕地吗?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治水上。
在这一段孟子还是讲人们这个在做事是有分工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里描述的劳动观也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出一份贡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是值得敬重的,都有机会成为令人尊敬的一个行业的大拿,一个行业的专家,乃至是一个行业的大师。好,谢谢各位的静听,我们明天再会。
接下来请方子老师为我们解决一个真问题,树立一个正知正见。
各位同仁伙伴们,有一位同仁入职一家新的公司,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不怎么适应的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老师,我新入职了一家和以前工作不一样的公司,岗位也是自己没经历过的,两个月时间了,还是感觉自己在新岗位上能量不足,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也遇到了迷茫,不知道坚持下去能否有好的结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提升自己工作中的能量。
好的,这位同仁,您入职两个月了,还没有找到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第一,我们能够感受到你有一份盼望成长自己的追求。第二,如果在这一次的问题当中能够理清楚了,认识到其中的利和弊,就会给自己一次很大的提升机会。因为我们不着眼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探究到深处找到问题的本质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也会感觉到我们想成长,任何平台都一样,都有成长和成就自己的偌大的空间。
好,针对您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剖析和理解。第一,首先要问明白自己,并且要如实的面对自己。那么焦点在于我们透过表面的现象来看清本质。当初你为什么加入到这家公司?是奔着亲戚朋友的关系来的,还是因为有人介绍给了一些好的条件,比如钱比原来公司多,而且比较轻松,或者离家更近,还是有一些什么其他的原因等等。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现象能够看到自己在入职的时候起心动念到底是什么,背后有怎样的动机,你就能够找到加入这家公司的真正原因,从而看出我们加入这家公司的初衷是什么,也就能够看清楚我们的初衷是否有问题,进一步去看我们的职业观是否出了问题,或者说我们是否真正明白工作的意义,这是最为重要的。
在此我们要首先明白工作的意义是工作是建设心灵的场所,是成就他人的舞台,顺便展示自己的才华及养家糊口。当我们懂得了一份职业工作的价值观时,有了这样的职业风范,在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个方面,对于这位同仁而言,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如果通过这件事情,你能够去反思自己,就能够找到正确的职业观,也就能够明白自己工作的本质和意义。那么即便是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你可以重新去找一份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经验和天赋的一份工作,而最重要的是调整我们自己的工作态度。能力是关键,但是态度更重要,态度代表着我们的见解,也是我们这颗心的呈现。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能力不足,态度弥补,毕竟没有哪一个公司会愿意花钱去请一个能力不足,又不愿意付出的员工,所以能力不够的话,至少我们可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去面对这份工作,面对领导所交付所托付给我们的事情。
第三个方面,有的同仁在工作上还存在着知见,比如公司要把各方面全给我们准备好,铺垫都到位了,才能开工干活。也就是说要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说要有好的工作氛围,同事关系,客户也不能太挑剔,公司要有品牌资源等等,孰不知这都是一些误区,试想如果都万事俱备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也就没有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了,更不会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
有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选择做其他事情不是因为他们简单,而是因为他们困难,因为这个目标有利于我们能让我们拥有与最强大的敌人对抗的能力。他说目标越难越实现,就越能考验我们,激发出我们最大的潜能。我们说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朋友而言,许多人已经愿意超越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样的传统的不大合适的不当之间了,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去创造价值,从而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
所以作为年轻人,夕阳高远,就要敢想敢干,敢于闯出一条新路,到一个单位当中,一定要努力的去理解您的上级,乃至于上级的上级,他们的使命和他们的初衷是什么,他们有哪些难处,难题呢希望解决哪些困惑等等,把这些装在自己心里你一定是能够帮得上忙的,所以问题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特别是在别人抱怨的时候,对您而言,就是机会,机会就在转念之间一念的转变,就能让我们看到我们所工作的原本是一个负能量的环境场,但是一转念之间,您看到的却是自己全新发展的机会和一个正能量的场域。
在这里再给你讲述一段故事。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大学毕业那年社会经济状况不好,在他学校一位老师的照顾下,终于入职了一家公司,但是就职岗位并不是他大学所学的专业,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好,工资经常发不下来,员工宿舍也破破烂烂的,本来他承蒙老师的关照,自己才能够进入公司,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充满了抱怨。当时和他一起进入的大学生有5个人,每次大家聚在一起,话题没有别的,都是异口同声的发泄对公司的不满,没有想到这家公司如此破烂不堪,快点辞职算了,大家都抱怨的这种心态根本没有办法从事工作,更不用说爱上工作了。
后来这些大学生一个都离开了,他身边最后一个伙伴也要离开,走的时候对他说,你加油,我走了,5个大学生,只剩下了他自己孤零零的1个人留在那间破烂的公司里,自己连个吐苦水的对象都没有,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他渐渐的认识到了整天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就像仰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既然如此,不如试试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埋头工作。于是他把自己的铺盖卷锅碗瓢盆都搬到了实验室,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
不久之后,他的研究成果开始慢慢显现,这让他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他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开始有了兴趣,于是更专注的投入到研发中,结果又获得了新的成果,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它的研发成果就在国内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爱上工作,爱上公司,这让他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因此受到了周围人的大力赞扬。他自己也重新树立了自信。从那以后人生处处都是转机,开始变得越来越顺利。在后来他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说到这里,想必我们都能够猜到了这位,年轻人就是青年时期的稻盛和夫先生,说说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起当年的稻盛先生,那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如果总是去换工作,对自己的生命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另起炉灶,我们都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的代价,所以不如趁机打造自己的自信心,这也是成本最低的,真正的回到自己心上,不外求。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里的错知错见是什么?那就是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在陌生的环境中很难显示自己的才华。正知正见是工作是建设自己的场所,是成就他人的舞台,顺便施展自己的才华及养家糊口。
在今天分享的最后,我们有一段话送给大家,我们共同来勉励重温。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国家领导人对年轻人的一段寄语,展望未来,我们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各位同仁,各位年轻的伙伴们,拼搏努力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深深的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