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求

        好久没有写点什么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寡淡,一切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人曾说我这人太冷漠了,也许是吧。大概人在经历了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后就会换一种心态,可能就会对一切事物都保持这一种比较冷漠的状态,不再因为得到认可而开心,也不再因为受到指责而伤心;不需要从外在寻找快乐,也不再自寻烦恼。不会因为不被人不理解而与人争执,也不会因人喋喋不休而心生愤怒。

      《庄子.大宗师》中讲到一个故事,子桑和子舆是好友,有一次一连下了十几天的大雨,子舆怕子桑恶病了,于是带饭去给他吃,到了子桑门口,就听到子桑哭泣的唱到:“父亲呀!母亲呀!天呀!人呀!”。于是子舆就问子桑为什么。子桑说:“我在思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现在这般贫困。父母难道想要我贫困吗?天地难道想要我贫困吗?当然都不是,那么既然没有使我贫困的原因,但我的生活还如此窘迫,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吧。在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事情是我们左右不了的,有些事情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当一个人能看清自然的规则才会坦率的接受命运,不然还能怎么样。在我们的生活存在很多难以化解的无奈,有些是出生的资源问题,有些是后天努力。有人生来富贵,有人生来贫穷;有人天赋异禀,有人天生残缺;有人事业有成,有人一生坎坷。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了,面对这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有人对抗,有些人会抱怨,有人会直接躺平。

       在《庄子.则阳》有这么一个故事,老子有个弟子叫柏锯,到了齐国看到一个死刑后示众的尸体,于是将尸体摆正然后又自己衣服盖在尸体身上,然后仰天嚎嚎大哭说:“你呀,天下有大灾难,唯独你先遭受了,说什么不要做强盗,不要杀人。但是这世间的荣辱一旦有了标准,忧患也就开始产生了,财货积聚所以才会出现争端。昏庸的君主以及贵族,隐瞒事物的真相却责备人们的无知,扩大办事的难度却责备人们胆小,加重任务却处罚完不成的人,延长路程却诛杀到不了的人。也许这名囚徒到死都不知道导致其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死囚的罪不是他被杀死的根本原因,而是煽动人的欲望,逼使其犯罪的社会环境。这种死亡是没有理由可讲的,是随随便便的,连控诉的对象也没有。

       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黑夜始终都会降临,因此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当泉水枯竭后,水中的鱼暴露在陆地上互相吐水湿润对方,以此维持生命,何不各自回到属于自己的江湖之中。既然始终要死,何不超然洒脱一些。我们活着的人怎么会知道死后不会后悔当初祈求活下去。正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我想如果贫富,生死都能看淡,那么这世间的荣辱,对错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或许这才算达到真正的内心自由,就如感情,真正的情感自由不是一味的向对方索取什么,而同样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不是他拥有什么,而是不再需要什么,这种人自然也不会将自己得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因为认可没有区间,索取也没有界限。很多事情本可以简单但却被那些既得利益者弄得复杂,但在这个建立在功名之上,财富之中得世界,规则随时发生变化,我们随时可能满足不了制定规则人的标准而被消灭掉。所以庄子讲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如以沫的鱼所以痛苦是因为它存在鱼的局限性,同样的人之所以痛苦是还存在人的局限性。想通过外部来满足自己的局限性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所以佛家讲本自具足,莫向外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