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随笔:相由心生(八)

文/王少明

1.人生初识貌当先。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对于表哥,金庸的作品中已经表述了很多,表哥大多风度翩翩、气质俊朗,却个个薄情寡义,给人感觉表哥没有好东西(在古代,表哥和表妹是可以同婚的,况且这样的以亲缘为基础,成亲的几率还是很大的),诸如王语嫣的表哥慕容复、笙的表哥汪啸风等等。徐志摩追求有夫之妇,并因此离婚,受到了人们的批判,也因此形成了金庸对徐志摩的看法。

徐志摩飞机坠毁中遇难,金庸送的挽联是“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毫不掩饰讥讽之意。

徐志摩在飞机坠机身亡之后,林徽因曾把在逝世现场捡回来的纪念物品,挂在自己的床头,而这些作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也并没反对。

金岳霖被林徽因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林徽因家住在哪里,金岳霖就搬到哪里,住在林徽因家附近,而且成为了林徽因家的常客,经常的与林徽因谈论诗文,金岳霖终身未娶。

我们无法分得清他们对于林徽因的这种感情,是基于美貌还是才华,但开始大多是美貌吧。

2.始于颜值后人品。

正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其它的无法判断,但是始于颜值应该是没问题的。

也有对林徽因的美貌和才华无动于衷之人,那就是钱钟书,当时钱钟书和杨绛与林徽因家是邻居,两家各养了一只猫,而两只猫经常打架,于是钱钟书就拿着竿子帮助自己的猫,打林徽因家的猫。

打狗还得看主人,看来钱钟书根本就没看的上这个主人。一来钱钟书并不垂涎林徽因的美貌,二来对于林徽因的才华,在钱钟书面前,也就称不上才华了。还有就是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做事做人都很低调,而林徽因社交广泛,经常在家里聚会,钱钟书对其虚荣这一点也嗤之以鼻。

钱钟书的才华就非同一般了,年轻的时候,饱读诗书,还会多国的语言,一次到美国访问,即兴用英语演讲,幽默风趣,让人震惊。而且记忆力惊人,钱钟书的《管锥篇》是用古文写成的。钱钟书的口才也很好,经常能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但是对于很多的事情容易针砭时弊,甚或讥讽,给人以刻薄的印象。钱钟书不但在作品中映射林徽因,甚至直言林徽因整型、爱慕虚荣,甚至出轨。

3.玉殒香消使人叹

世间让人扼腕叹息之事,莫过于英雄易老、美人迟暮,但是对于那些世间美丽善良的女子却因世事的纷扰而过早的凋零,更让人慨叹。

在小仲马的《茶花女》作品中,阿尔芒在茶花女玛格丽特死去之后,才知道这个身处风尘的女子对自己超越世俗的爱,便沉溺在了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为了再见茶花女一眼,不惜跑到乡下,劝说茶花女的姐姐同意将茶花女的尸体迁出墓地,换一个永久的墓地。

而在棺椁被打开的一刻,几个月之前还有着绝世美貌的玛格丽特,却成了一具枯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她的眼睛只剩下两个窟窿,嘴唇已经没有了,白色牙齿仅仅咬在一起。黑色干枯的长发贴在太阳穴上,稀稀拉拉地遮盖住凹下去的青涩面颊”,生前有着倾国倾城貌、灿若星辰;死后却凄凉恐怖、黯淡无光。

而几个月前还和阿尔芒海誓山盟、柔情蜜意甚至因误会而相互折磨,见到如此场景,阿尔芒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病倒在床,真可谓

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在《连城诀》中,丁典就是被凌霜华的美貌所吸引,开始追求凌霜华。凌霜华的父亲凌退思为了得到连城诀,假意将女儿许配给丁典,使丁典身中剧毒入狱。丁典被迫害入狱后,凌霜华就每天在自家的窗口摆放上一盆鲜花,丁典恰好可以从这监狱窗口的位置能看到,这给丁典带来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凌霜华为了保住丁典的性命,发誓今生不再见丁典。

为了不嫁于他人,表明对丁典的真情,甚至用匕首在自己美丽的脸上划了很多刀,原本美丽的脸上留下了横七竖八、触目惊心的疤痕。

容貌对于女子来说,何其的重要。凌霜华需要多大的勇气之下才做出如此之行为。就连深爱着凌霜华的丁典,见到毁容过后的凌霜华也是不禁为之一震,最后凌霜华被她父亲害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所追求的真爱,在寒霜中凋落了芳华,香消玉殒。

4.最是无情是时间

要知道对于人的美,是很难对抗时间的,即使没有大灾大难,那么时间就成了最残酷的事情。英雄易老,美人迟暮,这难道不是可悲又无法改变的事情吗。

可衰老总会来临的,时间总会一点一滴流逝的,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与时间相抗衡的,唯有在心态上去接受的,因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要去经历,那才是完整的人生。

这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呈现,在刘震云的《手机》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那就是在严守一小的时候,曾骑自行车带着他的嫂子到城里去给牛三斤打电话,问他还回不回家。严守一那时认为这个嫂子是最美丽的女人。可是几十年以后,费墨教授和严守一回到河南的严家庄时,非墨教授提起了他的嫂子,严守一说到到现在是没法看了,腰都成了水桶状。

这就是时间的作用,无论美丑,都要在时间里逐渐的走向衰老和灭亡,这将是无法回避的结果,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你想还是不想,都会如此。

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在《相约星期二》中,莫利教授的一段话就引人思索,“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而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然岁月改变的也学是身段或是面皮,但是人的内心却会随着岁月积淀变得更加厚重纯熟,便散发出成熟之美吧。

当我们见到鹤发童颜的老人时,不也是肃然起敬或是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意,难道不是时间的积淀吗。

人的思想和阅历等不会自然而然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倘使不去持续的读书和了解社会,一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就会僵化的几十年如一日,或是沉溺纠缠在生活琐事之中,看到的只是眼前真真正正的世界,全然不知有精神世界这回事。

这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豁达开朗、鹤发童颜的,心胸狭隘之人大有人在。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绝非像自然界的蔬菜瓜果一样,只需阳光和水,就能自然而然的成熟。

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和成熟这就需要不断的与社会有交集,同时也离不开自身的求索。

(2019.03初稿 2019.10修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