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你有怎样的想法?关于怎样阅读,是不是也有诸多困惑?今日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给出了答案,让自己的阅读有层次、有深度、有个性。
以下是推文荐语,抛砖引玉啦!
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一个很尖锐且普遍存在的问题——“爱”读书≠“会”读书。的确如此,“爱”读书是看热闹的心理居多,读故事只读情节,读理论仅浮于表面,属于自我陶醉型阅读。满足于读的过程,只停留在“知其然”的状态,与“知其所以然”还有很长的距离,所以读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又哪来的知行合一。就如“打卡式”旅游,曾经来过,并没有在身临其境中去深入探索体会,更谈不上情感的交流体会,走马观花,来过而已。
那怎样才能做到“会”读书,让我们的阅读有效率,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作者用拆解《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例证,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学以致用”。类比刚刚结束的冬奥会项目,阅读如滑雪,需要诸多的方法与技巧,再加上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最终习惯才能自然,变成潜意识的反应。
读到本文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是原作中的主旨,甚是受益。将阅读层次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类。这样看来,“爱”读书的读者至多走到第二个层次,而对于一本书的纵深分析和对一个领域的横向探索,则是“会”读书的阅读层级。特别在读到对阅读不同种类书籍的指导与说明时,深受启发,我决定将此书买回来细细品读。
作者还从自己之前的习作经验做总结:脑中有框架,笔下有起伏,内容浑然一体,并在书中得到了印证,这都来自于作者自己的深刻体悟,与自己的理解联系在了一起,深化了阅读体验。还有姥姥读经那段很让人感动,读书也是一种信仰,姥姥从大字不识到能读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变得充盈,将书中的思想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将知识“化”于日常之中,才称得上是“会”读书。正如作者所说: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读与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思考——写作——成长自我。这才是一个读书的闭环,读中思,思中作,作中升华,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