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的发展一直都有技术陆续之争,整体正在进行技术当下的迭代!

当前主流:现阶段光伏产业的PERCC电池量产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大规模流入市场;
短期来看,TOPCon电池得益于PERC电池类似的产线,已经2023年进入扩产阶段;
中长期来看,HJT与钙钛矿进入产线投入、量产验证与试生产周期;
HJT与钙钛矿电池是光伏中长期的技术发展路线;

结合晶硅与非晶硅薄膜优势,HJT异质结电池将是光伏未来中期的路线;
根据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的公告,其自主研发的HJT电池实验室已经能够达到26.81%,通威股份在25.67%,结合更精简的工艺产线和低能耗,HJT的总和优势开始显现。
HJT工艺不同,生产线与传统PERC/TOPCon也大不相同,在规模未放量之前,不具备成本优势。


对于采用低温丝网印刷工艺的HJT而言,硅片与银浆是材料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HJT电池工艺和结构不同,是双面对称结构,叠加电池制备需要低温工艺,银浆的成本要显著高于传统P型电池和TOPCon电池。
从降本提效的角度看,如何降低整体硅耗和金属化过程中的浆料成本,是从材料方面推动HJT晶硅电池规模化的主要途径。

多家厂商在规划10GW级别产线,上游的材料厂商也在积极配合。


材料选择:得益于低温工艺,HJT电池硅片有做薄的潜力,当前主流PER硅片厚度约155um,而HJT已达到130um,向120um迈进,极限薄化厚度是80um。
商业模式:多数晶硅电池厂家选择自主采购硅料与切片设备进行HJT薄化硅片制备,同时也存在头部企业联合硅料、设备厂家合资设计HJT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为自身HJT电池制备供应。
浆料的降本主要通过银浆的国产替代和银包铜粉的放量应用;市场基于主要在国产替代方面,国产产品尚处于产品导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