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给隔壁楼栋的孤寡老人送到的第十六 天,今天我去的时候她正在窗前磨蹭。不懂是不是刚刚起床。
每天一醒来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早饭给她送去,有时候早有时候晚,有时候去的早她反而起来了,有时候去的晚她却还在睡觉。
我每次去了,她若是背对着我,听到有声音了,她就会用老南通话问:哪锅哇?
然后我就用很撇脚的南通话答:我,我来啦,漆饭……
她慢悠悠的转过身,走来:好滴,好滴……吃饭!
她跟我非亲非故,但是我每次看她吃饭我都特别的高兴!
有个姐姐说:有人送礼是为了感恩,有人送礼是为了有事相求,有人送礼纯粹是朋友间的友谊。
我对她,无欲无求。她不曾给过我恩惠,我也不需要求她办什么事,我和她也就才认识这么十几天也算不得朋友。
我觉得,无欲无求的付出才是真正的付出。就像以前放生一样,我把鱼虾蟹放进了水里,看着它们欢快的游走我的内心就充满喜悦。不求它们回报,只要能救它们一命就好。
今天给她送的三个包子,一碗我用破壁机做的杏仁露,给她的杏仁露我用滤网过滤过的,我怕粗了她喝着卡喉咙,我们喝的都是带渣的。
我已经习惯了我吃啥给她吃啥了。昨天家里馒头多包子少,本来是想给他两个馒头的,后来心里过不去,就给了她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碗粥。我自己吃了个馒头。
昨天去看她的时候碰到了她对门儿的邻居,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中年男人跟我们说:这老太太九十四五岁了,脑子不灵的,我们一般都不搭理他的。
我在想:正对门儿,如果多搭理搭理她,她的日子会好的多得多。
我多希望这孤老太太对门儿住着的是我们学佛的师兄。我相信只要是学佛的师兄都不会对她不管不顾的。
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修行很不够,只能做到每天送饭给她吃,我有心给她洗个澡整理一下房间的,可是只有心,没有行动。除了诸多担心以外,我还有些下不去手。
我没见过我奶奶,我外婆是城里人去世的时候,去世的时候才63岁,生活都能自理,很爱干净。在我身边,我没接触过就十几岁的老人,所以这老太太,我真不敢碰她。
我不知道是老了,还是前段时间放假把生物钟搞乱了,这身体,想几点醒就几点醒,毫无章法,要么夜里2:57醒,要么早上四点多醒,要么六点不到就醒了。
市场允许营业了有四五天了吧,我开始强迫自己倒时差,我估计像我一样睡眠不好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4步帮你科学“倒时差”
“倒时差”最好提前5~7天开始,让身体逐步调整适应:比如每天比以前早睡早起的时间提前30分钟到1小时,直至保持与工作时作息时间一致。
第一步
做好睡前准备
提前1小时准备
如打算在晚10点入睡,最好给自己上一个晚9点的闹钟。睡前1小时,尽量不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泡泡脚、看看书,让身体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听听白噪音
最好将卧室的声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如果卧室靠近马路、繁华地区,可以换上较厚的窗帘隔绝噪音。
就寝前1小时听听平缓轻柔的音乐,比如分布在中低频段的“白噪音”,包括瀑布声、小雨声等。
营造“暗色”氛围
研究表明,入睡前和睡眠时暴露于光线之下,褪黑激素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若窗户漏光或习惯睡懒觉,可安装遮光窗帘;如果无法做到完全遮光,也可选择戴眼罩睡觉。
选择舒适寝具被子、床单、枕套、睡衣的材质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
丝绸质地保温保湿性能好,导热性差,冬暖夏凉;纯棉制品触感舒适,能长久使用;夏天,棉麻制品让人感到清爽;毛巾材质带来安心感。
第二步
保证深度睡眠
深睡眠解除疲劳的作用最明显,生理修复功能也更强大,晚间11点至第二天凌晨3点被认为是进入深睡眠最好的时间段。
深睡眠是否充足,可以从起床后的状态来判断:醒来后神清气爽、不觉得困倦就是深睡眠充足的标志。
第三步
起床后有讲究
起床别磨蹭
尽量早起片刻,给自己留出喝一杯水、吃一份早餐的时间,然后从容不迫地出门,这样心情就会格外轻松,学习和工作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也随之提高。
拉开窗帘
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是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调整人体生物钟。即使前一天晚上睡得晚,早上也要按时起床,拉开窗帘,沐浴阳光;如果是阴雨天,可以打开卧室的灯,同样有效。
吃好早饭
按时吃早饭,可以激活休息了一夜的胃肠,令胃肠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如果早上实在赶时间,没空吃早饭,也不能让胃肠空着,建议吃点固体食物,如苹果、香蕉,既营养,又节省时间。
第四步
白天打起精神
调整时差期间,白天少睡觉,或者不睡觉:早上被闹钟叫醒后,也不要再睡回笼觉,以避免晚上过于精神而睡不着。
在下午进行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我每次是在睡前运动一会儿,如果想要减肥的话,最起码运动40分钟以上。要让自己出汗,要让自己感觉到累了,才能更好的入睡。老话说,睡不着证明你不累,累极了就好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