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初中的时候喜欢郭敬明,会拿出一个小本子摘抄自认为很有疼痛青春感觉的语句,即便多年后不再喜欢郭敬明,也还是记得那句话: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从小到大,你交过几个好朋友?在这些好朋友中,有几个被认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这几个认定的一辈子的好朋友里最终有几个现在还在保持联系?
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给你几分钟的时间,把你认为是好朋友的人的名字写下来。
如果你的朋友结婚,有哪些即便翘班扣工资花费来回机票和红包一大笔钱在婚礼上泪流满面痛哭流涕也非去不可的人?
这时,有哪些在名单上的名字会被划掉?
有哪些突然开口向你借钱,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自己的荷包而是担心对方发生了什么事的人?
此时,又有哪些名字幸存下来?
有哪些熟悉彼此的禀性,平时很少联系,不管对方混得多么牛逼每次见面都觉得对方还是那个怂样,他一个眼神就知道准备放什么屁的人?
现在,我猜这份名单上的名字所剩无几……
如果我说,那些被你划掉名字的朋友最终都会和你渐渐失去联系,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私信你让你帮忙给自家娃投票,你是不是怎么也不会相信你们最终会走到这个地步?
让我们倒退到你们刚刚成为朋友的那一天。
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和一个人成为朋友?
●有相交的生活轨迹
反观你的学生生涯,有些人如果不是你的室友、你的同桌、和你同一个社团,或许你永远也不可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也许还会互相看不顺眼,要不是你们不巧被安排到一个宿舍,成为同桌,在同一个部门,所以生活有了交集和联系。于是你们开始一起上课,一起抄作业,一起去食堂打饭,开始逐渐了解彼此,发现对方好像还不错,跟自己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你们的互相陪伴会成为一种习惯,某一天其中一个人生病或者有事不能和你同行,你会觉得很不自在,觉得身边好像缺少了什么。
●相似性
吸引力法则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简而言之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通常会和那些和我们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喜欢的明星、或者相似的性格的人成为朋友。
仔细回想一下,有的人是不是在你们聊天时偶然发现原来彼此同样喜欢电影,都喜欢旅行,或者都是鹿晗的粉丝,于是一拍即合,话题一开启便滔滔不绝,英雄所见略同,相见恨晚……
你们对于彼此来说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像是当你看到一部好电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分享给他,一到假期耐不住躁动的心的时候就想拉上对方一起去游山玩水,鹿晗一有什么消息就神色激动地在旁人迷茫的眼神中细数偶像的点点滴滴。
因为相似,所以更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和行为。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基于互惠原理,我们通常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表现出对你的好感和兴趣时,绝大多数时候,你也会对对方产生相似的感觉。我们不会拒绝一个主动伸出手,先对我们表现出善意和友好的人,一旦你察觉到对方对你的善意,你也会对对方释放出友好的信息。
●互补性
人们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而互相吸引,这和相似性并不矛盾。
互补的性格会让彼此完善、弥补自己缺乏的一面。而正是因为缺乏所以才会有向往和欣赏。一个内向的人会羡慕外向的人的感染力,外向的人会羡慕内向的人的沉静。你们在羡慕彼此的同时也在学习彼此的性格中的优点。
不同的观点会开拓彼此的想法。这便是你无法从相似的朋友那里获取到的,当你对一件事物持有一种观点时,互补的朋友会和你持有不同的观点,并告诉你他的想法和理由,或许你们会有争辩和摩擦,但是最终你会意识到你的观点不够完善,他的观点也有点道理。
有不同生活经历的朋友会增加彼此的眼界和生活经验。透过对方的生活和经验,去发现这个世界上与你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很多你未曾经历过的故事,因此更能够理解不同人的立场和想法,懂得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人。
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
你们成为了朋友,
经历过最亲密的时刻,
一起上课、吃饭、逛街、看电影、讨论喜欢的男孩(女孩)……
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渐渐失去联系?
●没有交集
人生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不得不和原来的朋友告别。以前那些一起上课、吃饭的朋友,如今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于是你们的生活不再有交集。
不再有交集意味着某天突然看到他发了一个朋友圈,穿着你未曾看到过的新衣服,和一个你完全不认识的人在一起,这种陌生的感觉仿佛是一瞬间的事,你像不知道前因后果的突然被安排了结局的人一样,不知所措。
地理上的距离也会拉开心理上的距离。公司附近的外卖好吃到爆。那又怎么样?又不能和你一起去吃。男朋友劈腿很难过。可那又怎样?又不可能来到你身边一边陪你喝酒一边和你咒骂渣男。
●没有共同话题
或许你会尝试刻意联系,打电话发微信,却发现说来说去都是那么几个老梗,除了怀旧你们还能聊什么呢? 聊新的生活?
“公司里那个女的又找我不痛快了。”
“哪个女的?”
“呃,就是上次那个我跟你吐槽说把重活累活都推给我自己还抢功劳的那个”
“哦,是吗?嘿嘿,记不起来了。”
“……”
每聊一个新的话题,就必须从头开始解释时间、地点、人物,而对方在电话一边点头附和一边心不在焉,其实他并不好奇你的新同事是怎样的,也不想八卦一个从来不认识的人。
最终你们还是聊回了以前的故事。
●不同频率
友情和异地恋一样,当你们在不同地方生活,有了不同的步调和频率。当你需要安慰需要陪伴需要倾听时,对方或许在加班在约会,当他想起打给你时,你却早已失去了倾诉的欲望。而有些时候,迟来的安慰和没有没什么区别。
最好的时候是一个想说,一个愿意听,大家都有心情愿意聊的时候,倾诉安慰才会奏效。
可你们是异地,注定错过很多次应该陪伴在彼此身旁却缺席的重要时刻。
●新的朋友代替旧的朋友
以前他是你逛街、看电影、聊八卦的最佳人选,有什么事都想有他陪伴,有什么消息都想第一个分享给他。而现在,你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他无法陪你逛吃逛吃,而你的身边会出现新的朋友,代替他的功能,陪你看电影,逛街,做着你们曾一起做过的事。
●精力有限
又想起郭敬明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心只有那么大,能容纳的人也就那么多,有的人要进去,就有的人不得不出来”。
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工作谈恋爱看书写东西玩手机,你还剩多少时间?
一件事情讲给第一个朋友听兴致勃勃,讲给第二个朋友的时候就会省略很多细节,轮到对第三个朋友说的时候便根本不愿提及了。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把24小时都用来联系朋友,维持感情,也无法把同一个故事毫无差异地复制粘贴给不同的朋友。
所以,好朋友,我们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会渐行渐远,然后变成许久不曾联系的老友。
可是,我依然感激,你陪我走过的那段无可替代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