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间去快递站取快递,等待的时候,一宝妈在那抱怨起来,说带娃回家时看到新来的小吃摊排了好长的队,都影响她们电频车出行了。
因为这边的小吃摊基本都是四五点就推车出来备着了,这些接送孩子的家长来来回回是天天都见着的,从没见过哪个摊位生意这么好过,还要排长长的队伍,出于好奇,她前去看了看,原来此摊位是在卖冰糖葫芦的新款产品——奶皮子冰糖葫芦,她也就不奇怪了,急忙带孩子推车离开了。
只是这名宝妈心理还是直犯嘀咕,忍不住要找人吐槽番,趁拿快递要等的时候,就这么和别人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搞不清楚现代人的思想,冰糖葫芦多么稀松平常的甜食,自己在家都能做。
虽然它算是在古装剧或小说里会广泛被运用到,但在现代,哪怕它也在不断地被改良,像除去山楂,还有草莓、葡萄、多种水果混搭,甚至还有山药小果,都是在它们表面裹上一层糖浆而已。
前几年,有商家想出了新的改良方子,将一串十几颗山楂的糖葫芦改良成了三四颗的小串,甚至研制出了更多水果做夹心层来搭配山楂,价格也有所调整,20-25元能买5小串,走量也走心了,看似顾客能吃得更多了,实则价格涨了,原材料成本却并不一定增高了。而商家只要打出一下子能得到5串,每串口味都不相同的噱头,很多好这口甜的人都难逃诱惑。
因为我也是名爱好糖葫芦的吃客,所以 ,对糖葫芦的品相和售卖变化还是有所了解的。小串我也买过,但也仅仅是一次头,什么时候有想吃的瘾了,还是选择最原始的那款。
很可惜,现在卖糖葫芦的店并不多,景区里出小摊的或是如古代一般插在稻草编的棍子上售卖,市中心的固定店面里有单独售卖的,只是这些卖点生意没有想象中的好,大多时候连小孩子的钱都赚不到,比起小摊上的其他吃食,它的热度并没掀起多大的浪花。
想想也是,毕竟是甜食,哪有口味香重的串串等小吃来得引人垂涎,何况它并不能管饱,若路上边走边吃并不方便,若盛夏时节,糖衣易化了,更没人会买。
谁成想,在这秋末季节,一个小吃摊的最新改良会令它名声鹊起,很快便掀起城镇普化售卖,凡售卖处的小摊几乎都排起了长队,只为尝一口“鲜”。
前两日我和朋友相约,我在某团上搜索最新美食,突然看到了最近极为火爆的售卖新款冰糖葫芦小摊的真实现状,随即和朋友提及,因为都是至今仍爱吃糖葫芦的食客,所以对此信息格外关注,可细细品看那新款的糖葫芦,不禁都开始吐槽起来。
据说第一家兴起的小摊很普通,因为那片有中小学,所以摊主都会推着摊车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火起来,是因为摊主自己发明了新品种,就是将扁平去了核的山楂款外加了一层奶皮子包裹,为更凸显其特色,把有些奶皮子外再裹了一层花生碎。
谁知这一新的“发明创造”就引来了不少顾客,好事者再拍视频网上渲染一番,奶皮子糖葫芦很快就传开了,慕名前去的人越累越多,以至于每天摊主出摊后,排起了老长的队伍,有人为了买到,排两三个小时也要等下去。
摊主每日三点出摊,做再多也经不住长队的购买量,于是出了规定每人限购3根。生意火了,打卡人每日络绎不绝,这种小成本还能大赚的好生意通过网络的传播,城镇各地都迅速有人“响应”起来,打着售卖奶皮子冰糖葫芦的号角,势必要趁机赚上一把。
还别说,这热度高造势好,各地陆续开起来的小摊也都尝到了大众排队购买的甜头,炒得奶皮子糖葫芦越来越火。
网上也有对其的真实评价,有人说好吃得不得了,很多还是评价说太甜腻了。不过,看这趋势,排队人是不会管那些真实评价的,怎么说都是网红产品了,排再长的队也要尝一根,这样能显得自己跟得上“潮流”了,说出去也有面儿了。
拍照打卡甚至诉说自己排队经历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口味,包括最初版和现在遍地的大众款是否是人间美味已经不重要了,宣传的噱头在那,不去买一根真的说不过去。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原先城市里也有很多小吃经过网上的渲染成名的,像油条糍粑、鸡蛋灌饼、瑞可爷爷蛋糕等等,这些有的开的店面都有排长队的情况,但都如昙花一现般,很快热度就消散了。今年某店推出的黄油年糕,也同样火了一回,其他蛋糕店都效仿推出,到现在热度也就这么消散得快。
我们这些经得住“诱惑”的人,知晓了这些为热点的吃食疯狂的事后,都会发出难以理解的感慨,若真的是人间难得的美味,那是该去排一排买点尝尝,只是被炒出来的,真的有必要为此“疯”一把吗?看看那些拍照打卡的人,炫耀式的宣扬自己买到了、吃到了的样子,真的觉得还挺好笑的。
那名偶遇的宝妈吐槽的最后一句是,现代人生活太空虚了,所以特别喜欢为炒出来的新鲜耗时耗钱,真是闲得慌了!
是啊,毕竟年轻人排队得最多,就算宝爸宝妈也加入队伍,那也是被孩子们缠(馋)着满足的,再难理解队伍人数的“前仆后继”,也只能说当个笑话,看看离开就是了。
现如今,这种类似的事情太多了,网络发达是助力,喜欢炫晒成了主流,受益的是那些平平无奇却突然被推上高处的生意人,该说他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不用广告、不用费心宣传,低成本高热度买卖,挣钱快得太突然,再辛苦也值当了,这年头,谁能快速挣到钱谁不开心、不说自己是幸运的呢?
不幸呢,是这种热度是有时效性的,小小创新只满足了部分人的“求新欲”,做不到永久性的“顶流”,比起传承多年的地标性吃食,它就如昙花一现,何况这刚燃起的火苗就被人迅速在各地点起,主苗能占据多久可想而知。
赚快钱是个好的生意点,但论起长久来,肯定是后劲不足的。想长久保有热度,除了运气加持还要不断保持“更新”或最佳的好手艺,价格还要公允,这方方面面需要思量和注意的太多,规模较大的名店尚且没能做到,何况小摊?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想排长队买根尝尝吗?欢迎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