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第六天
晓露妹妹:
今天是双节假日的第六天,是全国人民共同欢度的中秋佳节,窗外的秋雨依然下个不停,想来今年的中秋赏月、千里寄相思的仪式感要泡汤了。再看天气预报,一直到12号,连续几天都有雨。椰岛的台风啊,你对太行泉城的蝴蝶效力太大了。
老天爷的事,管不了,管好自己就好,中秋佳节话团圆,回家和老人团聚,那是必须滴。
下雨的路面湿滑湿滑的,路两侧的树、花和草,似乎被这几天集中倾泻的雨水浇透了心儿,竟然看不出那种油绿油绿的旺盛感觉,相反,花有点蔫吧,草匍匐在地似乎在叹气。
晓露,你说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可以过及,雨水也是吧,太多的雨水,花草的根部也承受不起,“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滋润才是恰如其分,适应万物生长。
路上,想着小院儿里的花花草草,心里面有些担心,雨水频繁浇灌不停,花满园的景色必有衰败之像,玖言小妹来了,花草蔫巴,那不是我希望的景象。
晓露,看看我是不是又着相了,玖言是谁?那可是常修炼有智慧的“大作家” ,看透世间烟火,看花开花落自有她的道风。雨雪风电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老天是平等公平的,老子曾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体现了老子真正的平等观,从"天地不仁"到"和光同尘",是道家对生命的最高敬意。玖言比我知道的多。
最近被花尚妹妹引领到一位老师的微信讲堂。老师关于中秋节的认知,我很认同,也从中学到了许多。
中秋节吃月饼,当你轻掰开一块,莲蓉裹着咸蛋黄的香气瞬间溢出,唇齿间是熟悉的甜润与绵密。这一刻,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心也跟着静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于你和我,更懂得这份“共此时”的珍贵。
回家和老人团聚吃饭,母亲过世已经六年有余,时间过得真快。大姐轻声说着今年月饼是她亲手做的,爹则笑着回忆起我小时候偷吃月饼被发现的趣事,妹妹在一旁剥着柚子,清新的果香混着笑语,在餐桌上轻轻荡漾。这平凡的一刻,却是岁月最深情的馈赠。
我忽然意识到,所谓团圆,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相聚,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贴近。是姐姐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是妹妹为我们添茶的双手,是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是彼此眼中那份无需言说的牵挂与关爱。这些细微的温暖,像月光一样无声浸润着生活,让我们在奔波劳碌之后,仍能回归最初的柔软。
吃一口月饼,嚼出的不只是味道,更是记忆的回甘。小时候,总觉得月饼是节日唯一的主角,长大后才明白,真正值得珍惜的,是那个为你做月饼留月饼的人。曾记得,奶奶悄悄塞进我书包一块儿五仁月饼,娘亲每年坚持手工制作月饼,爹虽然嘴上说“太甜”却仍吃完一整块月饼。这些点滴,构成了生命中最厚重的底色——那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具象。
今夜未见月亮,但月亮仍在,只是月亮被云层遮住,所以仍能照亮归途;家人望月月不见,在小院赏雨不语,仍然相互守护着心安。
我们常常忙于追逐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最温暖的灯火。而中秋,像是一次温柔的提醒:停下脚步,看一看身边的亲人,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抱一抱久未亲近的身体。感恩,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每一份陪伴的珍视,对每一份付出的铭记。
感恩中秋佳节,它让思念有了寄托,让团聚有了理由;我们更感恩那些年复一年、默默守候在我们生命里的人,也许他们不善表达,却用行动书写着最长情的告白。一餐饭,一杯茶,一段唠嗑,都是亲人之间爱的注脚。
今夜望月不见月,其实月圆如昔,月明仍然,愿吾辈比从前更懂珍惜,不把团聚当作惯常的理所当然;勿将亲情视为寻常琐事。每一声问候都用心回应,每一次相聚都全情投入。因为,有些人在,就是最大的福气;有些时光,一旦错过,便再难重来。
晓露,愿我们永远记得,最亮的月,不在天上,而在亲人含笑的眼中;最暖的光,不在灯下,而在彼此相依的心里。
这个中秋,不说遥远的祝福,只道一句朴实的感谢——谢谢有你,一直在倾听我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