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6月,美国西部亚内尔山因遭到雷击引发美国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灾。为扑灭这场山火,“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队迅速前往灾区救火。突变的风向让火势迅速蔓延,面对近在咫尺的灾难,他们勇往直前,却在阻止火势蔓延时被困火海。
在救火过程中全队20名消防队员共有19名遇难,这是近30年来美国最大的消防事故,也是自“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消防队员牺牲最多的一次灾难。“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队是美国第一支获得国家级“先锋队”认证资格的地方消防队,本部影片是根据真实的英勇事迹进行的改编。
2
在“格拉尼特山高手队”创建之初,队里既有吸毒、入狱的失足青年队员,也有面临中年婚姻危机的消防队长。看似由一群落魄者组成的队伍,在队长埃里克充满热情的带领下,在扑灭一次次大火中找到了重新向上的力量。他们的工作态度超越了热爱,甚至都中了灭火的毒瘾。
队长埃里克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绝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灭火上,起初他和妻子在婚前约定不要孩子,后来妻子改变主意,想要个孩子,让家庭更完整,可埃里克始终在逃避妻子的这一想法。
布兰丹入过狱、吸过毒,为了意外出世的女儿,他决定洗心革面。在队长埃里克的帮助下,开始成长,学会照顾家人,懂得承担责任。也和埃里克建立了一种亦父亦友的坚强关系。但布兰丹从小就缺乏父爱,不希望女儿也过上没有父亲的生活,于是向埃里克提出离开“高手队”,转到建筑消防队去。
埃里克不愿布兰丹离开高手队,担心他又会自甘堕落,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布兰丹的这种做法:为了家庭,事业做出妥协和让步。因为布兰丹对家庭的态度和选择,让埃里克开始重新思考妻子和工作的关系,经过和妻子的几番激烈争吵,妻子出车祸等事件,内心对妻子的感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和妻子重归于好。
布兰丹的脚曾被毒蛇咬伤,在这次大火中担任观察员,因此与其他19名队员分开。影片中他位于距离火灾较近的前沿观察哨,先遭遇大火包围,但最终脱离险境。其他队员仍试图守住防火隔离区,耽误了逃生的机会。因此布兰丹也成为“格拉尼特山高手队”唯一幸存的队员。
3
听上去非常煽情的故事情节,但这部影片的拍摄非常克制、感情表达非常含蓄,两个多小时几乎都在展现队员们的各种生活细节。
牺牲前一会,有队员从火灾后的焦土中捡起一块黑色石头装进胸前的口袋,准备送给喜欢的护士。
大家也在灭火的间隙互相调侃,除非请客喝啤酒,否则队友的乐队演出都不去参加。
早晨队长埃里克接到火灾电话,从妻子身边吻别离去,说自己应该能赶得上晚饭。妻子像个小女人一般,慵懒的躺在床上等着丈夫灭火归来,一起共进“晚餐”。
我以为黑色石头会被亲手交到护士手里,电影中卿卿我我的场面会再度上演。
我以为乐队演出时,队友们会调皮捣蛋,恶搞一番。
我以为妻子会等到灭火归来的丈夫,共进一顿和好后的烛光晚餐。
我以为划出了隔离区,又盖上了防火布,他们应该能挺过去。
我以为消防员都能活着回来,结果却没有。
没有乐队演出,也没有归来后的晚餐。
4
电影结束的太快,来不及反应。观影情绪断崖式的下跌,把错愕和悲伤留给观众,所以才更悲伤。
一般主角死前的遗憾总是可以弥补的,队长和妻子重归于好,又和队友布兰丹互表歉意。遗憾消除后,电影结局应该是圆满的,没想到,这顿晚餐永远都等不到了。
大火即将包围他们,在盖上防火布的那一刻,还不忘掀起来向队友问一句,我们能挺过去吧!?看到此时,我还不忘调侃一句,他们盖着防火布,假如被烧死就太像锡纸包鸡了。想着清理出了隔离区,又有防火布应该没问题。看到最后地上十九堆银灰色的灰烬,为自己的出言不逊感到羞愧难当。
就像我作为观众不知道他们的结局,去调侃他们;他们也在每次生死任务的间隙极尽嬉笑怒骂。我们对生命都是漠视的,生命待我们却很严肃。
队长本有机会逃到安全的撤离点,在他看到队友还未到达,火势又过于凶猛时,只是匆匆一瞥撤离点,就折返走向队友,提醒他们就地做好准备。并且自己选择躺在迎面而来的大火的最前方,队友们都在他的后面和保护之下。选择了更危险的路,选择了死亡。
之所以这样选择,除了英雄无畏的壮举,就是战友之间的感情,这份感情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渡过难关,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愿意在艰难时刻成为彼此坚强的后盾。
5
电影的最后,没有播放他们生前的挣扎,看到灾后还算完整的灰烬堆,过程应该很快,痛苦时间不长。这是唯一值得慰籍的地方。
电影中“格拉尼特山高手队”几乎全员殉职,队员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7岁,电影不刻意煽情,所表达的真实力量却令人为之动容。本部影片是对“格拉尼特山高手队”所体现的牺牲精神最朴素的礼赞,他们值得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