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面:理解层次

《重塑心灵》第四章 系统与理解层次

P97-102

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面:理解层次

精句:

我们的大脑有六个不同层次去处理事情及问题,称为理解层次。

系统(我与世界的关系)

身份(我是谁)

信念、价值(为什么)

能力(如何做)

行为(做什么)

环境(时间、地点、人事物)

(这六个层次是一个金字塔的图形,系统是最上层。)

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当问题生智信念或身份的层次时解决便会困难的多。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难以产生效果。

除了用它来理解问题的解决,可能之外,理解层次尚可以被应用在以下方面:

手上有一个重要计划,可以按照理解层次的次序,由低至高,逐层做一次检讨。

自己被一件事情困扰时,可以按照理解层次的次序,由低到高,搜索问题的根源,进而思考解决方案。

引导朋友或下属处理问题时,也可以运用理解层次找出问题所在。

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成功快乐的人生是可以策划和实现的,但必须从身份开始。最容易的做法是给自己定下一个时限,例如三年,问问自己,三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人生,然后寻着理解层次,一级一级地策划。

用理解层次发展出来的计划最具有推动力,也最具从根本上改变人生素质的可能。从自己理想的身份发展出来的环境及行为层次的计划,可能会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挑战性,但是也具有深远的提升潜力。再加上其他NLP技巧,你会发现这样策划人生最具意义,同时也最有可能成功。

感悟:

理解六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系统;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

系统是最高层,环境是最低层。上一层,控制下一层。

当我们看到孩子有某个行为(上学迟到,作业拖拉甚至不写作业)时,父母是不可能通过“行为”这一个层级,去改变孩子的行为的。也就是说,你告诉孩子“你不可以上学迟到,你作业要按时完成,不能拖拉”这些语言上的行为是无效的。

行为的上一层即是能力,也就是你要去关注孩子的“能力”,他是否有“能力”做出你认为的正确的“行为”。

而能力的上一层级是信念、价值。

孩子之所以没有发展出一种能力,是由他的信念价值观所控制的,也就是他可能认为:“学习好对他来说无所谓,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看似是孩子作业拖拉的问题,有可能是孩子的信念、价值的问题。

继续往上走的话,就是“身份”,也就是孩子自己,认为“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孩子秉持的是,“我就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我就是一个差生。”或者又秉持的是,“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是一个受老师欢迎的孩子,受爸爸妈妈认可的孩子。”

这两种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信念价值、能力以及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