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学习笔记四:预防拖延(化“坏”习惯为好帮手)

你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小恶魔”,也就是大脑对某些特别暗示做出的习惯性反应。
首先要记住,陷入拖延很简单,但获得顽强的毅力可就难得多了。因为后者需要动用大量的神经资源。
拖延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毛病之一,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分神。

拖延与不安
现实就是,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值的注意的是,令我们痛苦的就是预感本身。当“数学恐惧症”患者真正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
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回避痛苦似乎无可厚非,但习惯性的回避会带来非常糟糕的长期影响。
拖延是个极具影响力的“关键”恶习。
人们往往讨厌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如果你开始对某件事游刃有余,自然就会乐在其中了。

大脑是如何拖延的
典型的拖延症状: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
拖延会成瘾。它所提供的的片刻兴奋与解脱是乏味现实的避风港。

积习难改,人们很容易就会陷入拖延陷阱。在它的暗示下,你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久而久之,已经习惯性拖延的你会身不由己得寻求那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而这种习惯性反应让你渐渐失去从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为何拖延症患者总宣称自己压力大、身体差、表现不好。

做决定的该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些好心好意但不过大脑的“小恶魔”————你的习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