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 积极主动
在阅读完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后,“积极主动”这一个词已经在我脑海里面长出了芽,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系统和脑回路,让我不断去思考,我的人生方向是否是积极主动的。在作者的笔下,有很多经典的词汇和语句在给予我灵感,让我对之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充满期待。接下来,我便想浅谈一下,习惯一带给我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一:采取主动
作者写道“人类的本质是主动的”,这句话引发我很多思考。在生活中,人总有惰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是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有可能是情绪问题,但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的惰性呢?结合作者的思路,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变被动为主动。生活中,我们应该尝试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态度,从小事做起,如勤打扫、主动关注水电气费是否需要充钱等,不要等着家里堆满灰尘,停水停电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一定要克服被动懒惰的心理,让自己的生活主动起来,这样便可以节省出很多额外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非因为这些琐事突然被打断做事情的思路。在工作中,如何主动积极呢?这种主动积极是否意味着你一定要越权呢?其实并不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普通的员工,只是安守本分地完成被分配的工作,这虽然没有问题。然而,老板绝对不会希望这样的员工以后作为管理者。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善于去思考,不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格局。这个便是工作当中的不主动,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积极主动呢?首先,我认为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一定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如何节约成本,如何包装活动才有更好的市场效果,或者就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因为总有一天你会选择为自己而工作,那既然是自己的事业,你还会选择只完成一些皮毛工作吗?此外,工作当中的积极主动,还可以体现在为人处世的言语上。在文中,作者举出了正面和负面的话语的例子。可能很大一部分已经在我们的工作中出现了,但我们并未引起重视,因为它们是那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们甚至来不及反应,当这些消极的话语进入到同事、老板和顾客耳中时,别人会怎么想?同事会觉得你在传播负面情绪,老板会觉得你没有能力并且影响公司的工作氛围,顾客则会觉得消极之人必然不会带来好的产品。如果我们换种积极的方式去表达,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人类的本质是主动的”这句话完全正确,我们的消极态度是受周边事物影响的,但我们本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因为我们会思考,这也正如作者在前文中所提到,我们人类有四种天赋,即“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会思考的人类,当然也采取主动来调整负面的能量,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好的效能。
关键词二:扩大影响圈
读完习惯一之后,“影响圈”和“关注圈”两个词汇让我迟迟没有明白过来,究竟什么样的事情是属于“影响圈”,而什么样的事件又属于”关注圈“。而后又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尽量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去理解这两个词汇。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的话,我更愿意用微信来举例子。关注圈则像是你关注的公众号,各种领域,各种文章,你都可以阅读并感兴趣。而影响圈,就像是你自己的朋友圈,你怎么样去经营朋友圈来影响关注你的人。当我们整日只关注公众号而没有很用心经营自己的朋友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微信了,每天订阅号的定时推广,公众号各种广告等。文中提到了,积极主动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影响力,但同时关注圈往往不小于影响圈。所以主动的人既要在关注圈内接受不同的信息,也会善于在影响圈,即在朋友圈经营自己的微信形象,并且不断添加新的好友,扩大自己的影响圈。那应用于工作中,我们可能关注的点有很多,如同事的工作效率、上级的任务安排、公司的业绩等,但真正能够有影响力的,那便是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为领导排忧解难,从而扩大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这是用实力证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主动来不断扩大影响圈,变得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三:应对错误的选择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犯错,有些错误可以没有影响,有些错误则影响重大。但我们并不需要纠结于错误本身,我们更应该强调犯错之后的态度。如果我们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自己犯错而开脱,那我们的原则是有问题的。犯了错误应该积极承认并且加以总结和反思,找出犯错的关键点,做出改正的决心,保证下次不会再出同样的错误,那这样的心态才是我们该有的。我手下的一个学生,且不说成绩如何,每次的活动总是迟到1小时以上,这一点毫不夸张。而且每次的理由都让人捧腹大笑,比如很模糊地说我已经出门了,路上非常堵,但明明从家里过来只用做地铁,何来堵车的说法?又比如,已经迟到半小时了,老师给他打电话问他走到哪儿了,他非常镇定地说我已经到领事馆的地铁口了,熟不知他家就在旁边几百米处,非得表现出自己已经出门很久的样子。所以,这样的学生虽然不是犯的大错,但是他应对错误的选择或者说回应是完全偏离我们应遵守的原则的,他太过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因为懒散而迟到的事实!久而久之,这样的回应方式也会影响他的道德品质,变得不再积极主动。
以上便是习惯一带给我的种种思考,想法还比较浅显,希望读完整本书之后自己有更多更成熟而精辟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