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和婚姻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想要得到幸福,但是得到幸福的过程和道路并不是那么顺利,比如说我们总觉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与对方的相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与对方的相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在婚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挑战着我们。
遇到这种问题,不同年代的女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最明显的就是现在中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么高的离婚率的原因是什么呢?女性在婚姻当中又必须学会哪些技能呢?
祖辈们的婚姻
我们的曾祖母的那个年代离婚,从来就不是结婚以后可以摆在台面上的选择,不管这个婚姻对她们来说是不是那么契合,甚至是难熬,或者家暴,都得咬着牙认命了,离婚不是她们可以选择的项目之一。
到了祖母那个年代,开始有人意识到,也许离婚是可以选择的,但必须是思维新潮,特别勇敢的人,才能能够抵得住社会的舆论。
到了我们母亲这个年代,还是尽量不会去选择,可是母亲和祖母之间就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母亲即便是离了婚,她们也可以生活,但是我们的曾祖母和祖母之所以不敢去选择离婚的原因是:
如果是离开了男人,那她们就可能没有办法过日子,有可能就要跟孩子永远分别了,最重要的一点,她们可能连饭都没得吃了。
但是到了母亲这个年代,虽然舆论阻碍她们,但她们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不会在婚姻中那么隐忍了。
我们的婚姻
我们这代人大抵都是90年代走进婚姻的,我和先生是92年走进婚姻的,他年长我几岁,那个时候的我骄傲得像个小公主,动不动发个小脾气,刚开始那几年,确切地说是刚结婚的前三年,也经常吵架,金钱开支,家务谁来做,孩子谁去送,这些都是吵架的因素,甚至有离婚的念头,多半都是先生先道歉。看着幼小的女儿,想想就算了,就这样磕磕碰碰过了十几年,女儿住校以后,突然闲暇了,虽然那些家务还存在,可是两个人都主动去做了。
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长大离开家以后,一年也回来不了一次,突然我们两个有相依为命的感觉,先生主动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拖地,洗锅,我呢,情绪也收敛了许多,即便做饭,也开始将就先生的口味。
最主要的是我们把今年也不那么看重了,想吃什么也不再考虑价格,吃住都以舒服为主,外出散步尽可能也结伴而行,彼此的爱好,互相不干涉,就是默默的支持。
也许余生就这么相依相伴,离婚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只要我们安好,便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一句话,我们的婚姻里,利他的因素占大多数。
年轻人的婚姻
目前年轻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代的女性有完全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有时候女性的专业能力也许比男人更专业,更有优势,不需要靠男人,也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比如刘英,69年出生的人,法律专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后,知性,优雅的性格引起了同龄男性的青睐,但有些人喜欢,不敢大胆追求,其中有一个叫马军的小伙子,不怕被拒绝,死缠烂打终于把刘英追到手,顺利结婚,有了儿子以后,矛盾显现,马军军眼高手低,对家庭责任感不强。刘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力争影响陈军也无效,万英果断提出了离婚。
凭借娴熟的工作经验和超凡的工作能力,刘英顺利调到机关司法部门工作,然后重新买了房子,请母亲照顾儿子,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夯实的业务能力,很快让刘英成为了单位骨干,事业上顺风水水,婚姻与她,犹如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品。
由此,我想说:
影响年轻人婚姻的因素很多,虽然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但婚姻中的琐碎肯定能消磨感情。
这么个开放的社会,无论男女面临的诱惑很多,对于控制力不强的人,婚内出轨是导致婚姻破裂的巨大杀手。
现在的年轻人不像父母辈,利他意识严重,他们更大程度考虑利己,不可能在婚姻中将就。
要想婚姻稳定,婚前睁大眼睛,找门当户对的另一半,在婚姻中同步前进,经得起诱惑,扛得起家庭重任,少一点精利主义,学会换位思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双方父母都不要过多参与年轻人的生活,至于生不生孩子,生几个,让年轻人自己决定。
做父母的需要帮忙的时候,给予年轻人帮助,否则,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