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随着高考最后一门铃声的结束而结束。学生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其中有一项对学生来说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填报高考志愿,有部分学生有比较明确的方向,选择比较理性,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缺少思考,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随便填报,上大学后,发现不是自己想学的,虽有部分高校大类招生,进校一年后进行专业的再选择,有部分高校按大一的成绩来确定有无资格转专业,仅弥补极少数学生的缺憾,所以起始阶段的志愿填报尤显重要。接下来,我将就志愿填报的各环节,以连载的形式,希望对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一、研究国家政策
高校专业设置,除传统专业外,一般会按照国家的规划、产业政策等对专业进行增删。志愿填报前要研究国家宏观政策,主要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查阅国务院以及下属的部委(如发改委、工信部等)网站获得更具体宏观政策落实的政策文件。把握国家政策的走向,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避免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二、研究专业、高校
志愿填报最终归于专业选择,部分高校是大类招生,但会有专业捆绑,也就是将强势专业和普通专业甚至弱专业混在一起。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某一高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发展前景,以及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登录高校网站查询了解。通过登录教育部网站了解教育部对高校的专业评估,专业评估用ABC等分类,从而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相关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实力排名以及发展情况。
专业所学内容,可以百度或到高校学院网站了解。登录高校的本科招生网详细了解今年高校招生政策和要求,关注今年是否有专业的调整,特别关注新增专业,与去年对比,专业招生人数的变化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到心仪的高校实地考察。这些都是基于兴趣和对自身较为客观评估,确定选择的专业方向和对应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