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前一段时间,与老公发生激烈的冲突,导致自己心灰意冷,想起过往的一件件、一桩桩的伤心事,感觉到了对这段婚姻的失望甚至绝望。产生了非离婚不可的强烈意愿。

冥冥中翻到了张总主讲的幸福课《有效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一讲,细细听来,细细品。原来我又进入了无意识区域。那什么是有效思维呢?且听张总慢慢道来。

有效思维是:1.以目的为导向。2.找到事物真实的联系。3.以思维的结果指导行为能实现自己的目的。4.引发快乐情绪。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互动就最后一条是否引发了快乐情绪?能起冲突的思维大抵无效吗?反观我与老公的互动导致想分开的想法,这种互动肯定是不愉快的,当然属于无效思维。那怎样做到有效思维呢?

1.价值观不同时,交换信息,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但我不一定同意你的观点。2.让爱流动起来,礼物不一定非要对方买,自己也可以买来送给对方。3.让对方快乐。4.创造和谐的环境。4.保持健康的生活。

对成长的这条路上,一直认为有些进步,殊不知时常进入无意识而不自知。

张飞亮老师的《我以为》大概能表达我的心声。

我以为我都懂了,其实我永远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以为我都学会了,其实我还在莫名的一错再错;我以为我活在此时此刻,其实我还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不停地做选择;我以为我已经逃出了原生家庭的折磨,其实我仍然在伤害的阴影里一天天的难过;我以为我早已摆脱了父母否定的魔咒,其实我仍然在他们语言的圈圈里苟活;我以为我对丈夫的爱是伟大的善举,其实他感受到的是一条一条的绳索;我以为我对孩子的鼓励与确认是成长的动力,其实孩子收到的是唠唠叨叨的苦果;我以为我对自己的大脑是无可挑剔的保护,其实大脑收到的却是一次一次的死机和毁灭;我以为我对自己的心灵是多么的珍爱,其实心灵获得的却是恐惧的潮水只涨不落;我以为我在爱,其实我的恨与钢铁;我以为我长大了,其实我还经常像12岁以下的孩子一样撒泼;我以为我放下了,其实那是想控制的更多;我以为我都淡定了,其实那是失控之后无奈的冷漠;我以为我很诚实,其实那是眼睁睁的欺骗你和我;我以为我已经站了身体,其实我仍然跪着求着;我以为我突破了,其实我永远在泥沼里困着哭着;

我醒了,天亮了,我不能在梦游了,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

我要从今天开始,我要从今夜发誓,我要把所有的伤与痛,恐与惧,永远抛在这苏梅岛漆黑漆黑的夜。

我要学会独处,学会真爱自我,学会努力的坚强的好好的活着;我要学会成长,学会把苦变成甜果,把难果变成幸福果;学会无条件的爱着,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那个可敬可佩的那个我;我要学会幽默,学会真的健康与宁静、热情与快乐;我要学会当下的智慧,不再被小我折磨;我要学会关照可亲可爱的小我。

我要做一个我,我要做一个真我,一个有意识的我!一个有意识,鲜活的我!

我要做一个有意识的、鲜活的、站直了的最高版本的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