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

这几天偶然看了央视的一档纪录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一开始是奔着节目嘉宾去的,但是看了节目后却更想为里面展示的国家宝藏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点赞。

《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有点像选秀节目,九个国家级典藏博物馆共展示27件最为珍贵的国宝,在每个博物馆的三件国宝中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决定那一件藏品最终被选为国家宝藏并展出,而介绍藏品的形式呢,既不会显得太过沉闷也不会太过轻浮。27个国宝有27组守护人,他们分别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

第一期节目是来自中国最为著名的故宫博物馆的三件国宝,这第一件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作《千里江山图》,这幅画作只用了几种颜色,却实实在在的展现出了千里江山的恢弘壮丽,用博物馆馆长的话来说,作者的每一个笔触都暗藏玄机。

通过守护人的前生演绎,我认识了这幅画作的作者,年仅18岁的绝世天才王希孟,宋徽宗找遍了宫中几百号画师,才相中了王希孟,据说王希孟作画时向徽宗提了很多无理的建议,徽宗却始终纵容于他甚至引得宠臣蔡京不满,不过王希孟也没有辜负徽宗的厚望,最终完成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令人扼腕的是,如此年纪轻轻的天才,却在二十岁就英年早逝。

第二件展示的国宝是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又称瓷母,这个名字乍一听迷之搞笑的国宝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可能不如《千里江山图》,可是它的技术性却是实打实的硬性。精美的珐琅彩、天青色的汝窑、素雅的青花瓷十几种技艺结合到了一起,这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却在瓷母上出现了,可谓各朝各代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正所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莫乎如此。

最后的一件藏品是被誉为“中华第一文物”的西安石鼓,上面印刻的是一种从大篆到小篆过渡的一种文字。石鼓的经历非常传奇,它总是在战乱时消失又在太平时现世,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不约而同的寻找着石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方言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而书同文正是我们沟通的根本所在。而石鼓的存在就是在默默的提醒着我们,对汉字的重视。

历史的洪流滚滚而去,给我们留下的却还有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在看着这些的文物的时候,仿佛看到徽宗时的繁荣昌盛,乾隆时的盛世家国,历史带个我们的正是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就像石鼓守护人梁家辉先生说的那样,我们中国不是没有信仰的国家,我们的信仰是文化是历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部分 数据结构 第一章 字符链表 1.0 本章导读 1.1 旋转字符串 1.2 字符串包含 1.3 字符串转换...
    黑桃_A阅读 1,732评论 0 5
  • 我将过去 叠成纸飞机 任由风儿 将它带向远方 把记忆 深深埋葬在泥土 饱含忧伤的喟叹 让流水 冲刷尽昨日的繁华 我...
    东楼浮水阅读 196评论 0 0
  • 把所有没写完的文章都放在这一篇里了 想说这一生真的很艰难. 一、6月11日 QQ提醒我今天跟张胖子加好友一年了 我...
    一颗小月光阅读 184评论 0 0
  • 《自杀房间》里描述了一男一女两个问题青年关于自杀的闹剧。早先扮演着“领导者”的堕落女青年口口声声歌颂着自杀,最后却...
    大小说家马克阅读 3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