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燕子呢喃,风过留影,柳絮纷飞,美丽瓜州,天蓝云洁。被参赛教师称为史无前例的酒泉市小学综合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从三月发布文件,各学校县区初赛开始历时二个半月,五月十七日在瓜州县源泉小学落下帷幕。
二个半月以来,全市所有小学相关教师高度重视。三月各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校内研讨;四月各县区开展课赛;五月中旬凝聚本地本校智慧与经验的12个团队赶赴瓜州参加市级课赛课堂展示,教研室组织全市教师观摩学习。
市教研室从全市遴选的7位评委,均来自教学一线,有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期一天半的比赛中,他们辛勤、公正、公平、专业,其中4位评委赛后及时撰写赛后点评稿。
瓜州县教育局、源泉小学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从大赛活动指南的印制到选派专业团队进行现场直播,使参赛教师满意,使比赛圆满成功。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幕后英雄。
我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二个半月来,同十二位参赛教师一样,查找资料,深度学习,研讨反思,在熬更守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回首这个过程,漫长充实而幸福,值得记录。
一、参赛教师情况
本次大赛参赛教师共12人,分别来自3所市直学校,8所市区学校和一所基地学校。12位参赛选手中,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个人素质好,课堂驾驭能力强,有的超常勤奋,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富有智慧,有的经验丰富,有的初露头角。从抽课到课堂展示,短短的两天半的时间内,均按预设,完成了课堂教学活动,亮彩纷呈,精彩不断,很好地展示了个人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设计情况
本次大赛要求参赛教师课前提交教学设计。纵观12篇教学设计,制作精美,封面设计图文并茂。
(一)优点
1.书写形式多样。有表格式的,有文本的,还有将表格、文本合二为一的。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过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教学目标表述准确。多数教师都谨慎选用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使用的行为动词为“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词语,大多数老师用“能说出……”“能分析归纳……”这样的句型表达教学目标,很好地展示了教学设计的功底。
3.教学资源选择合理。多数老师使用多媒体视频、音频、PPT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其中大多数老师最常用的是PPT幻灯片。老师们都把多媒体设备当做教学的辅助手段,PPT课件只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重点教学时才使用,并没有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4.教学过程设计清晰明了。
(1)注重课堂导语的设计。课前导语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至关重要,多数老师有导语,且凝神、起兴、点题。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如,整个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没有跳跃感,多数老师都注重了课堂环节过渡语的设计。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且设计的学生活动适宜。在设计提问时考虑了学情,没有提无效问题;虽然多数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但所提问题精而不滥,帮助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总之,目前提倡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注重教学互动等理念在12位教师的设计中都有体现。
5.板书布局有特色。
多数老师有板书设计,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主,体现出知识内在联系和总体结构,布局合理也有特色。板书形式呈现方式多样。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学情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课题名称、设计者、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或资源、教学过程、板书、教学评价反思等十几方面的内容。本次综合教育学科竞赛虽然没有教材,但上课的对象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授课教师如果不能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目标去发现,真实地分析学生的特征,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就是空泛的。
2.忽视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教学评价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内容主要是评价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教学感想、心得、体会,等等。比如,本节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不求多,只求真实简洁。
总之,教学设计过程是每位教师的创作过程,最能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业务能力。一节好的教学设计也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工夫。
三、课堂展示情况。
(一)亮点特色
1.课堂体现了生活化、实践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本次开展综合教育学科竞赛,旨在改变目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小学与初中接轨,整体设置课程,更希望通过综合课程来适应不同县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生存的必备健全品格和素质。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感悟、领悟和提高。油田小学李娟老师利用视频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听过看过甚至经历过的校园欺凌事件;肃北姚旭晴老师通过播放新闻图片、展示调查结果,让学生知道在我们身边,在校园里,欺凌时刻在发生着,而且形势严峻;附小董启君老师结合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换位思考,感受欺凌所导致的危害。不仅引起学生的震撼,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共鸣。
董启君老师的课堂,利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剖析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并在组内展开讨论,如何杜绝校园欺凌;李娟老师通过“570电台”,通过聆听电台广播,使学生深切感受语言欺凌带给他人的极大危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姚旭晴老师课前在班里对欺凌现象进行不记名调查、访问,上课时能更好的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寻找到与新课内容的链接点,让学生知道平时一些不当的行为就属于校园欺凌,从而审视自己的言行,以补充教学,达到生生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
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本次综合教育课,注重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老师们的课堂,都注重了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活动内容始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面对面交流”、“情境再现”、“宣读承诺书”、“设计宣传口号”等,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让综合教育课更真实,与生活接轨。
2.教学环节紧扣主题,层次清晰,氛围融洽和谐。
董启君老师围绕主题,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观视频,识欺凌”以视频、真实案例的图片引入,直接切入学习主题;“入情景,谈危害”通过受欺凌者、欺凌者、旁观者的角度,启发学生换位思考,随后公布数据,让学生对目前校园欺凌的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析原因,寻对策”让学生根据所提供案例,寻找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在组内进行讨论,怎样就能杜绝校园欺凌;最后师生共同承诺,杜绝欺凌,从我做起。整个课堂教学,“点”清“线”明,紧紧围绕主题,每个环节都为目标服务,而且层层递进,直到课的最后,还提出了后续行为,课虽完,意犹在。
姚旭晴老师上课的状态非常的投入,充满激情,教学语言亲切自然,李娟老师过渡语,对学生点评的话都非常精炼到位。多次俯下身子,参与学生的讨论,眼中、心中有学生,教学氛围融洽和谐。总之所有参赛教师的课堂上,都体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3.很好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
开发课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在执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有的巧妙地选取了电影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有的老师整合的孩子们校园生活的照片、拼图游戏、“570电台、570宣传彩页”,使学生在熟悉却又能触动心灵的感动,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都有一定的帮助。有的老师选取让学生签名、写宣传口号等方式,让学生把收获到的心灵的感动用行动表达出来,值得回味。
(二)存在问题
赛课中凸显的问题,既留给大家启发,也供老师们思考。
1.“教育是唤醒,是期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是课堂的参与者,引领者,而不是讲授。多数老师的课堂还是以传统的问答方式展开的,并且贯穿始终。大部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限,把综合教育课程当成单一的学科知识来“灌输”。
2.个别选手对锁定主题的深度和宽度挖掘不够,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恰当,课堂教学不能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注重形式,但忽略了拟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与主题关联不够紧密。个别教师讲得多,学生动的少,自主创新少,课堂有效的生成相对较少。
3.有些教师评价不到位,让学生模拟校园欺凌,评价语言是学生表演很精彩;还有老师整堂课对学生发言都没有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需要老师用心去评,课堂评价用语动“心”,才能以心换心。
4.个别课堂教师提问过于繁琐,有的入课太慢,过多枝叶占用时间;有的课题丢字;有些课堂教师缺乏追问,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5.课堂还需注重细节。如:屏幕显示学生作品时,顺序是倒着的,老师也是扭转身体在屏幕上看着给学生讲,这样做考虑到学生了吗?题为“对欺凌勇敢说不”,却让学生模拟被攻击者殴打该怎么办?合适不合适?(这个模拟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却与主题内容不相符)教学过程中细小环节应该再推敲一下,琢磨一下,让观摩课真正成为精品课。
四、亟待商榷的地方
1.教育理念的创新还停留在表面,课堂仍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参与的少。
以生为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真不易!没有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很难落到实处。教师只注重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却忽视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只凭想象准备一堂课,并因此设计如何去讲授,尽管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使学生被动地去接受。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蹲下身子,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放手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感知、自身实践、亲自参与、与同伴合作等方式,体验到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
2.加强学科综合,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学科综合即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广泛涉猎各科知识,课前多方查阅资料,围绕相同主题,寻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包含关系。通过删减、增补、重组,形成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模块,实施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老师备课时注重对同类主题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发,对所教授内容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授课时注重以孩子的参与、体验为主,在做、考察、实验、想象、创作、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随着孩子体验和感受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断生成,体现教育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
“教育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师回味。我们上完课后,应该追问自己:我的孩子把课堂所获取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了什么?几年,十年,多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后,我们的教育是否给孩子们留下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了提升他们素养的种种?
总之,以学生为主,唤醒孩子,减少说教,加强学科整合,让课堂生发,我们仍在路上!